返回 抗日之我为战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九章 磨刀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杨震这个看起來相当宏大的移民计划.尽管让李延平与高禹民都有些吃惊.但一想到他所说的原因并不是沒有出处.两个人也就都沉默了.

    自九一八事变以來.经历过多年游击战争的两个人.对于日军屠杀抗联游击区百姓的事情并不陌生.甚至都亲身经历过.亲眼见过.

    将对峙地区的百姓全部北迁松花江以北、根据地的内部.在眼下的形势之下.虽然也会开始很显得很难.但对于这些百姓來说无疑是一种保障手段.至少可以让这些百姓免受战火的涂炭与日军的屠杀.

    如果杨震的这个计划真的按照他的设想來执行的话.那么训练这些北迁百姓中适龄兵员也的确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手.而且一定要经历过正面运动战的人手來执行.这样他才知道部队在作战之中的优缺点.可以采取对应的方法來训练这些潜在的预备兵员.

    杨震说的沒有错.刘长顺的性格有些过于瞻前顾后.缺乏灵活性.调任这个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吉东军区最大的预备兵员基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还是很适合的.

    至于杨震谈到的预备兵员问題.担心过度征兵会影响到根据地自身的李延平之前的确反对.而且态度还很坚决.因为在他看來.那无疑于杀鸡取卵.将根据地内的适龄男子都征了兵.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后.地谁种.不种地.根据地内的百姓、军队吃什么.

    由于担心杨震过度扩编部队.出涸泽而渔.影响到根据地的民生.李延平在那晚与杨震讨论完部队扩编事宜后.专门抽出时间.仔细审查了在佳木斯缴获的伪满三江省的人口资料.

    在得出在占领了三江省主要人口集中的佳木斯、桦南、宝清、勃利、依兰沿江地区后.根据地内的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过自己预想.加上根据地原有的人口.现在实际控制的人口已经达到上百万这个数字后.对其扩编的计划.也就不在反对了.

    在李延平看來.现在既然根据地内人口数量已经有了一个大的增加.只要征兵的数量不超过一定的底线.应该不会给根据地内的生产带來太大的影响.即便有.也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杨震对北迁的居民实行军事化管理.训练预备人员的想法.他并沒有反对.

    看着沉默下來.沒有提出反对意见的李延平.杨震丢出了一个甚至让郭邴勋也有些吃惊不已的更大炸弹:“政委.我决定将刘长顺调任一分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要在富锦南部地区组建一个大型的战术合成训练基地.”

    “今后不仅所有的新兵都要在那里进行军事训练.就是完成扩编的部队也要不定期的以旅、团为建制.到那里进行战术合成演练训练.以及步炮协同训练.如果形势允许.两个纵队还要定期返回那里进行纵队级别的合成训练.”

    “除了这些之外.那里还要承担各级教导队的培训任务.包括原來在本部队教导队培训的连排干部在内.所有的预提干部都要在那里进行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培训.尤其是各级参谋人员.必须要经过那里的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才允许上岗.”

    “为了提高部队的技战术水平.让新兵上战场之前尽快的熟悉日军战术.我准备从我们之前历次作战俘获的日军战俘之中挑选出经过争取.可以为我们效力的人.组建一个大队级别的日军战术分队.装备包括日军军装在内的全套日式装备.专门作为陪练.”

    “这些人都是日军经过严格训练出來的军官、士兵.对日军的各种战术.尤其是基础的步兵、炮兵战术极为熟悉.用他们作为磨刀石.可以在我们的干部、战士上战场之前.对敌人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熟悉日军的作战风格.尤其是新组建的部队.可以让他们提前感受战场上的氛围.”

    “而且我们也可以在与这支日军分队进行战术演练的同时.尽可能的较为全面寻找出日军战术上的弱点來.制定针对性的破解战术.以在将來的作战之中.更加有效的打击敌人.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战果.”

    “有了这种部队.我们的作战经验很多就不用到战场上去用战士的生命和鲜血去换.摸着石头过河.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的训练系统和手段.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

    “而建设这样的一个关系到我军后续发展的综合性训练基地.沒有一个经过实战考验.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是不行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调刘长顺这个经过战火考验.并有过合成作战经验人去一分区担任司令员的主要原因.除了生产建设兵团之外.首要任务就是组建这个综合训练基地.”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面前的被自己这个在他们看起來可能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弄的目瞪口呆的几个人.沒有在意的继续道:“尽管我不想承认.但有一点我们却是不得不承认.日军的基层军官的作战素质.尤其战场指挥能力.还是我军相差甚远的.

    “我们只有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更加有效的消灭他们.这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手手段.”

    “说实在的.我还曾经想使用日军战俘中.正规的日军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作为我们各级教导队.尤其军事指挥员教导队和为我们培养我们现在奇缺的参谋教导队作为基础教员使用.”

    “尽管我不想承认.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日军经过其陆军士官学校严格而正规培养出來的基层军官.其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基本的技战术水平的确远远的高于我们这些教导队一类速成班培养出來的干部.”

    “我们各级教导队合格的教员奇缺的情况之下.放着这些人不用.实在有些可惜.如果能从被俘的日军军官中选拔一些愿意为我们效力的人员充当各级教导队的教员.与全部由日军原班人马组成的这个假想敌部队作为磨刀石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在短时间之内使我军的素质在短时间之内有一个大的提升.”

    “只是有些担心这些人耍滑头.出工不出力.有意的歪曲教学内容.甚至会鼓动我们各级学员叛变.才沒有实施.不过.

第二百六十九章 磨刀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