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作地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是前几日我刚与官人说起过挣命生下双胎没了的孙嫂子她男人。”
王大在一边对春花笑道:“多谢了。”春花得意地扬了扬眉。
淑娘便道李嫂子还在等回信儿,又带着春花回到曾叔祖家,李氏果然还在等。淑娘先说了丈夫的意思,又说他兄弟二人正好在,也都不同意这件婚事。
李氏脸上是难掩的失望之色。
淑娘便问道:“李嫂子,你是想着一定要给侄女招个上门女婿了吗?”
李氏摇摇头:“也不是非得这样,恁侄女她从小就身体不好,嫁哩远了俺不咋放心,附近几个村里木有合适哩,俺才想着招个上门女婿哩。”
淑娘道:“既这样,我这里倒有个好人选。旧年在曾祖母家里做活的王婶子家大儿子去年刚没了娘子,遗下两个才生的男孩儿。若李嫂子有意,也可请媒人上门提亲的。”
李氏茫然地问刘氏道:“真是这样吗?”
刘氏也想起来了,她心里也觉得是门好亲事,便对李氏说道:“王嫂子在我家做活有二三十年了,去年她大儿媳有孕,郎中说她怀相不好,王嫂子就辞了工在家照顾大媳妇,去年六月生了两个儿子,大媳妇送了命,现在快满一年了,恐怕王嫂子很快就要寻媒人给大儿子再娶,别的不提,两个小孩子总得照顾。你若有意,还真的正是时候呢。”
李氏听了心动,便道自己要家去商议商议,告辞了去。刘氏这才对淑娘道:“原先你李嫂子来跟我说这头亲事的时候,我就道不妥。谁知她道都是一个族里的,我怎么能眼看着她女儿守一辈子寡?我被她拿这话堵住了,没奈何才请你来了,你别怪我才是。”
淑娘笑道:“曾祖母说哪里话,我怎会在意这点小事。”她略带羞赧地说:“实话告诉曾祖母,我起先还以为李嫂子想把自家女儿说给官人做小,还想着不是说同姓不婚的?怎么就能说得出来?谁知竟想差了。”
刘氏大笑起来:“别说是同姓,就是不同姓,也断没有守着父母孝就纳小的道理。若真是这样,我这里就止住了,哪里能说到你跟前来。”两人又说了一番先祖纳的妾害正妻的往事,眼见得天晚了,淑娘才告辞。
没几天,刘氏便悄悄对淑娘说有人给大伯子做媒,说的是施家族中一个守寡的女儿,婆婆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只等大伯子给大嫂守满一年孝就过门,淑娘顿时知道正是李氏的女儿。
很快就到了六月,王婆子的大儿子守够了一年,迎施娘子入门,淑娘不能去现场看乡下娶亲的热闹,无聊地坐在楼上听着外面的动静,跟春花一起分析跟县里成亲的礼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婆子忽然走上楼来道:“大娘子,王大在前院,说有个远亲来拜访,已经叫王二去请大官人来家了,只是远亲带了家眷,还要大娘子出面招待才是。”
淑娘奇道:“哪里的远亲,竟会专门到乡下这么偏僻的地方拜访?”一边吩咐李婆子去把女眷请到后院正堂,一边教春花看看自己装扮有没有不妥,这才下了楼。李婆子领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进来,淑娘带着笑迎上去请她坐下,又连道罪过,自己不认得不敢称呼。
妇女笑道:“不怪大娘子,咱们平素从未来往过。我是史书珠宝铺掌柜的娘子,娘家姓孙的。郎君的堂弟史晋史大官人跟你们家有亲。”
淑娘听到史晋的名字,便想起来当时丈夫忽然得知自己多了一个“舅姥爷”的表情,便笑了起来:“原来是堂舅姥娘。”
孙氏摆摆手笑:“你这样叫倒叫我不知道怎么说了。”寒暄几句,孙氏便说明了自家来意:“原来在县里开着个铺子,生计都过得去。这两年出息渐渐的少了,我家掌柜的打算搬到杭州去。因我家原本就是从京里搬来此地的,除了一个同祖籍的李家,就只跟你们家还有些远亲,特意到你们府上问了来告辞的,一别之后还不知能不能再见了。”
淑娘伤感起来:彼此离得远了,古代通讯也不方便,一别之后真的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又问县里的珠宝铺怎么办。
孙氏道:“县里的铺子兑给了一个姓王的,原是东市上卖吃食,他家娘子跟他和离了,他后来娶了西街的一个娼家,见过不少好东西,一力主张兑下来的。以往给我家铺子送珠子的几个南地珠客也都跟王家牵线认识了。只王家无人识得玉石,以后便只做珠子生意了。”
淑娘听了点头,心说大概是王三碗吧,便问了。孙氏笑道:“他们家掌柜的好像真有这么个诨名。”
第76章 天作地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