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出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淑娘板着脸装作生气的样子:“我明明在给你讲荔枝的故事,你怎么净听见皇帝了?还来打岔?”
春花忙打拱作揖:“大娘子莫生气,我再也不敢打岔了。”
于是淑娘转怒为喜,又把本朝苏轼被贬岭南之后吃到荔枝,也写了一首诗的事情说了。末了又道:“咱们县里有个李府,他们家的老丈就是写这个诗的大官的弟子,年纪大了搬到县里来养老的。你还记得前两年家里来过一个舅姥爷吗?都是一个地方的,舅姥爷原来是打算去李家拜访那位老丈的,不过老丈已经去世了。”
春花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那个李府:“我就认得娘子你舅母家是李府,也记得舅姥爷跟他那个五大三粗的伴当。”
淑娘道:“李家老丈好像是跟我舅舅同一年没得,你当时应该不到十岁,还没有到官人家里做活呢。”
两个人又说了些小时候的趣事。
晚上刘氏从王家婚礼现场回来,被淑娘叫过来讲一讲婚礼上的热闹。刘氏暗中翻了个白眼面上却恭恭敬敬地说:“俺婆子可高兴哩,俺大伯子本来不恁么高兴哩,一直到掀了盖头才笑开了,俺也看见新大嫂了,跟原先哩大嫂长哩有点儿像。那俩小侄儿一直都是俺公公带着,喊俺婆子领住俩小孩儿给大嫂磕头,俺婆子不叫磕哩,说是太小了也记不住谁生哩,往后当成自己生哩养,大了自己都会喊娘了。”又补了一句:“俺婆子说哩明儿领住俺大嫂来这儿给举人娘子磕头哩。”
淑娘打发了刘氏下去,又叫过春花,吩咐她去问曾叔祖母自己是不是该把这个施氏当成族里闺女出嫁的礼节对待。春花很快回来说了曾叔祖母的话:“都是二嫁了,原先出嫁的时候你不在这里不算,这次给你磕头已经是婆家带着认人了,不用再当成自家族亲看,给几个钱算作见面礼,然后叫女使看着就行了。”
淑娘便对春花道:“明日你招待吧,我见见就走了,懒得理她,一家子不醒事的。”
春花捂着嘴吃吃地笑:“娘子还生气那个李嫂子说要买王大哥王二哥呢?”淑娘不好把施氏去坟前撞见过丈夫的事说出来,只好认了春花的猜测。
次日王婆子领着施氏来拜见,淑娘唤春花送上一串钱道:“侄女出嫁本该出面的,重孝在身不敢冲撞。今日见了也是一样的,这点钱拿去给两个孩子添点零嘴吃吧。”王婆子替儿媳接过来,又道了谢。淑娘便教春花陪着吃茶,自己回了后院楼上纳凉。没到半个时辰春花便回来了,说婆媳两个要去给施家族长磕头告辞走了。
淑娘撇撇嘴道:“也是个看眼色的,王婆子在曾叔祖母家做活那么多年,族侄女在乡下也是长年蒙受族长荫蔽,一看官人是个举人,竟先来拜见我?我又不曾有好处到她们头上。”
春花在一边笑得开心:“娘子先就看不中她们,自然觉得她们行事处处不妥了。”
光阴似箭,转眼半年过去,又到腊月。因施长安高氏是政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没得,到今年政和十六年腊八恰好是二十五个月,该做大祥,却冲了腊八大节。施禹水与施茂芒商议之后便推后两日,又一一转告了亲眷等。
初十日大祥礼后,施禹水便搬回施家去了,只因孝期还有两个月,因此仍需与淑娘分房而居,后院又住了李婆子刘氏两个外人多有不便,就收拾了前院正堂东次间给施禹水安歇,王大王二亦从曾叔祖家搬回来住在前院西厢房。
随后便是新年,新年之后很快就到了二月初八,满了施长安高氏二十七个月的守孝,亲友齐聚,一场大祭之后,施茂芒宣布施禹水吴氏出孝,两人回屋脱去棉袍外面的孝服,换上颜色衣服出来待客。席间有人问起施禹水的打算。
施禹水道:“小子承父祖遗望,仍需读书进学,方不负父母,不辱家门。”一片赞颂声。
散了席之后,施禹水与曾叔祖商议,想要留下叔祖施千山在县里继续照管学堂:“曾祖也知我要到书院念书,委实分心不得,况我若侥幸能够入仕,必是委派他处为官,咱们族里教导蒙童之事行了百多年,不能一朝断在我手中,县里学堂还是需要请叔祖多多上心照顾。”
施茂芒早知如此,稍作推辞便应了下来,又叫来长子着他在县里多多照顾侄孙。又问施禹水准备何时搬回县里,早些知会一声,也好安排车辆。施禹水连连答应,道一定下来日子便来告知,这才告辞了家去。
第77章 出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