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利坚大法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8章、短暂而激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做完这些,布鲁克林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似乎对安东尼的处置到此为止了。

    实际上,布鲁克林在等待。等待安东尼的应对之法。布鲁克林不相信安东尼会束手就擒。

    他需要等待安东尼的反抗,根据反抗的激烈程度评估安东尼的实力,再进行下一步。

    …………安东尼的反抗很快到来。司法行为委员会下发通知,针对布鲁克林在任职E..Y首席法官期间的工作进行检查。

    他们接到举报称,布鲁克林在任职首席法官期间收受h赂,妨碍司法公正,滥用职权。

    布鲁克林欣然接受调查,同时命丹·丽斯敦促安东尼立刻启程赶往非洲,开展工作。

    司法行为委员会的调查雷厉风行,当天就有调查组抵达纽约,封存了E..Y的大量档桉。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布鲁克林是禁得住调查的。经过长达一周的调查,调查组没有找到任何可利用的机会。

    而安东尼却再次收到丹·丽斯的敦促。这次的措辞较为强硬,要求他在一周内必须出发赶往非洲。

    留给安东尼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调查组无功而返。这边调查组成员才刚上飞机,另一边就有大法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发表意见:这位大法官措辞严厉地批评了布鲁克林在E..Y的所作所为,认为布鲁克林的工作虽然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却是对联邦司法的亵渎,是对司法体系的破坏。

    这种舆论压力布鲁克林不需在意。第二天,鲍勃就帮他处理好了。纽约市民纷纷力挺布鲁克林。

    A晚间新闻的街头采访中,在被问及大法官对布鲁克林法官的批评看法时,所有接受采访的市民全部表示:大法官知道个p!

    他们盛赞布鲁克林执法公正严明,又不失人情味儿。他们骄傲的对镜头说,布鲁克林法官是他们的骄傲。

    他们喊话大法官,既然这么闲,不如调查调查联邦政府各级官员。既然这么闲,不如考虑考虑医疗保险跟移民问题。

    连续两次出招,让布鲁克林有些失望。安东尼的反抗看起来很激烈,实际上却有一股软绵绵的欲拒还迎的感觉。

    跟他理想中的反抗相差太大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留给安东尼的时间越来越少。

    第三天,安东尼终于祭出杀招。他公布了布鲁克林的垃圾站计划全部内容!

    看着电视里侃侃而谈的安东尼,布鲁克林冷笑不已。他的测试到此为止了。

    几乎是在安东尼公布垃圾站计划的同时,伯克带着两名专研小组的成员出席了早准备好的新闻发布会。

    两名专研小组成员亲自现身说法,将安东尼讲述的故事重复了一遍,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替换成了安东尼·肯尼迪。

    垃圾站计划的目的替换成了打击布鲁克林·李威望,清洗布鲁克林·李议长阁下的支持者,伺机掀起哈佛内斗,赶布鲁克林·李下台。

    比起安东尼·肯尼迪空口白牙说的那一套仅仅逻辑上符合的计划,显然是伯克这边有人证现身说法的更能让人接受。

    按照安东尼·肯尼迪的说法,布鲁克林是为了打击哈佛的反对派,无法兑现曼哈顿酒店会议前的承诺,不得不选择翻脸,撕毁承诺,将人打包送走。

    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可用一个趋近于宪法修正桉的新闻法桉提案去换一群反对者,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奢侈了些?

    当初新闻法桉提案刚提出来时可是气势汹汹,大有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而后续布鲁克林不断批准的活动资金看起来也不像是早预料到提案会失败的样子。

    相反,如果这一切都是安东尼·肯尼迪要打击布鲁克林所做的呢?提案是布鲁克林率先提出的,让提案失败不仅能打击布鲁克林的威望,让布鲁克林带着这么多人白忙活一场,还能让布鲁克林在司法界的能力遭受质疑。

    明明是一个大家都看好,甚至近乎百分之百能通过的提案,结果让你给操作失败了,这还不能证明你的能力有问题吗?

    最后,顺便还能逼布鲁克林清洗专研小组。要么清洗专研小组,要么自己背锅。

    而提到专研小组,伯克·福斯曼的说法就更可信了几分。专研小组是布鲁克林先提出来的,第一批送进去的人是布鲁克林自己的支持者。

    后面布鲁克林将专研小组交给安东尼·肯尼迪负责,安东尼·肯尼迪就立马把一部分自己的支持者塞进了专研小组。

    ——你既然口口声声说这一切都是骗局,为什么刚一‘上任就把自己的支持者也塞进专研小组去?

    说是布鲁克林逼你不得不这么做,为什么布鲁克林逼你之后还让你继续负责专研小组?

    他对你就这么信任?安东尼·肯尼迪的说辞在受到伯克这边的发布会的影响,提问环节各种问题不断被提出,他所说的内容的合理性不断被质疑。

    相较于安东尼·肯尼迪的说辞,伯克·福斯曼这边的显然更符合现实逻辑。

    现实逻辑是什么?现实逻辑就是人们趋向于舍小取大,人更愿意追逐利益,人都是自私的,人性本恶,人行事遵从利己规律,总是选择对自己伤害最小,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路线。

    现实逻辑就是将人所有一切美好的品格全部抹消,单纯地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只遵从本能。

    当人们在比较两个版本的故事,或者判断一则新闻是真是假时,就会自动动用现实逻辑,认为谁更贴近现实逻辑,谁就是真的。

    然而真正的现实跟现实逻辑之间差距可太大了。人总是复杂的,受情绪与感情影响的,哪怕再理性的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做出趋向于舒缓情绪的影响。

    比如布鲁克林的垃圾站计划。促成新闻法桉提案的收获要远超于提案失败清洗反对声音的收获。

    但布鲁克林还是选择了收获更小的选择。因为他不喜欢受人制约。

第608章、短暂而激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