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宜归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泰昌元年腊月十六,阴,无风,宜归家。

    北京安定门外,一大早就聚集了无数的官、兵、百姓。

    人们在值勤官员兵士的指挥下各站其位,静悄悄的等待着。

    辰时初,鼓号齐鸣,旌旗蔽日。

    一队队锦衣卫,京营兵马出了城门。

    大明天子朱由校的御驾到了安定门外。

    在众人三呼万岁叩拜之后,朱由校携张珊等上了临时搭建的金台。

    “传朕旨意,所有旗帜降半尺。”

    “陛下有旨,所有旗帜降半尺。”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

    辰时一刻,随着一阵激昂的《凯歌》声传来,一队人马踏歌而至。

    小小的朱由检,高举一面残破的日月开天旗行于队伍之前。

    他的身后,是一架十六人的抬杠,

    上面安放着一具黑红色的棺木。

    熊廷弼、刘镇、戚金、张名世、尤世功、亿帮才、秦民屏、秦帮屏、童仲葵、王梦熊、冉跃龙、冉文光、茅元仪、孙钥、王华、郭鸣世,

    他们十六人分布于棺木左右,抬着杠子。

    陈策的大儿子,则是抱着陈策的灵牌行于棺木之前。

    在棺木后面,则是三个军士一排,分别抱着马应龙、金炫、成德的灵位。

    他们三个丧命于炸药、火海之中,连个骨灰也没能落下。

    只好给他们每人刻了一个灵位,以求带着他们的魂魄归来。

    他们灵位之后,则是一排排军士抱着一个个瓷坛。

    坛子上写着一个个人名。

    五人一排的队伍,延伸到了三里之外。

    在他们后面,则是一位位伤残军士。

    有少了眼的,没了手的,缺了腿的,身上被烧伤的。

    一个个看上去凄凄惨惨,令人不忍目视。

    “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驾落地,所有将士单膝跪地三呼万岁。

    “勇士们,平身。

    战王,你所执旗帜可有来历?”

    “回大明天子陛下,此旗乃陈策将军最后一战,所执冲阵的旗帜。

    陈将军就是执这面旗帜,一马当先冲破了建奴之箭阵,从而使我军取得大胜。”

    “李纯阳,把此旗安置于功勋阁,以供军民瞻仰。”

    “启奏陛下,臣幸不辱使命。

    迎回五千七百七十七名大明英灵。

    九百九十九名功勋将士代表。

    接回三万五千六百名临退役军士。

    臣交旨谢恩。”

    “好,战王此行辛苦了,起身吧。

    来人,赐旗。”

    “陛下有旨,赐旗~。”

    随着王承恩的宣喝,一名名锦衣卫走向了一个个瓷坛,

    把一面面崭新的日月开天旗覆盖在瓷坛之上。

    朱由校则是亲自把一面旗帜,盖于陈策的棺木之上。

    “陛下,草民替家父谢过陛下隆恩。”

    “平身吧,陈将军马革裹尸,得偿所愿。

    他是大明的卫士,皇家的忠良。

    大明和皇家,本就应该厚待于他。”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详兮。

    魂兮归来!朕之勇士们!”

    朱由校回到了金台上,一边念着招魂词,一边撒了三碗酒。

    “来人,起得胜鼓,敲得胜锣,吹得胜号角。

    迎接勇士入城!”

    锣鼓震天而起,一百六十名教导队员来到了陈策的棺木前。

    他们没有使用抬杠,八人一组徒手托起了那重重的棺木。

    一路上各级官员要一里一贺胜,他们也将一里一换人。
<

第222章 宜归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