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千禧再创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4 一村一公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范叔,咱们如果真成立有劳务公司,有组织的和人沿海发达地区的厂家对接,这就有两大优势,一是以后我们去沿海地区招商引资更有针对性,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也有他们需要的成熟的劳动力。

    其次,对咱们的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也有一个更精准的掌握,知道我们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果有企业在高沙,或者在龙华投资,我们也可以帮忙推送合适的人员。为企业减轻负担不是。”马志远和范松华简单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别的不说,如果真的有村办企业,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村组道路建设等资金小的项目,那肯定是交给自己村成立的企业。

    这和返乡创业,也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

    都是开办企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范松华连连点头,这次叫马志远来,真是叫对了。

    可能因为年轻,马志远在实际工作上,没有他经验丰富。

    但是视野开拓,敢于创新,所谓的主意和新点子,那是信手拈来。

    前几天才参加龙华二中的那些杰出校友,刚给龙华二中捐赠了一笔钱,马志远又盯上了他们。

    什么成立校友会啊,商会什么的,不就是把这些成功人士的家底子也都摸清楚。

    根在龙华。

    在外面的底子也摸清楚,知道你们是干嘛的。

    接着高沙那边再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劳务人员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办企业。

    没钱,我们有金融支持。

    场地,我们有创业基地。

    招工,我们有劳务公司。

    一条龙给你服务到家了。

    在创业的中期,龙华当地去州城给你找专家教授来指导,请这些校友会啊,商会的杰出企业家给出谋划策。

    父老乡亲的,又是当地父母官请上门来了,让杰出的企业家们帮忙看看,出一下主意,不过分吧。

    你是发达了,说不定全家都是大城市享受成功人士的生活了。

    但是总有一些亲戚在吧,祖宗在地下也跟不走吧。

    这个忙,肯定是要帮的。

    那这个忙帮了,要是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方面,是不是也要帮忙呀。

    你正好要这东西,咱们老乡生产的也符合你要求,采购谁的不是采购啊。

    还有,村办公司,和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也有劳务合作,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原料或者配件

    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对质量要求没那么严格的。

    是不是也有机会。

    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到那边去,是不是有路子了。

    加上还有校友会、商会在那里,说不定在高沙办企业,产品还可以远销东南亚不是。

    整个从开办企业到生产销售,全链条都被打通了。

    只要你来投资,开办生产有人服务,经营管理有人支招,销售出口也有盼头,你就说,心动不心动。

    龙华当地都做到这个程度了,如果你还没法创业成功,那也只能说明你要么就不是那块料,要么就是祖坟确实没有冒烟。

    马志远这么好用,范松华更是没有放过他的道理。

    不把他的才智多压榨出来一些,等以后马志远去上大学了,可就没机会了。

    “一村一公司,好想法。”范松华赞叹一声,旋即问道,“我觉得村办企业应该不只是刚才你提到的承建项目、劳务输出,应该还有更多的含义。”

    习惯了被投喂后,范松华也懒得动脑子了。

    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拿出来笔和本,准备好好地记下来,好记忆不如好笔头嘛。

    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但马志远一点也不在意,反而有被重视的一丝兴奋,“范叔,自改开以来,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反而因为资金、技术、信息、交通、生产工具等因素影响,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带着对城市创业和生活的期盼,纷纷弃农从工从商,告别父母妻儿背井离乡,前往陌生而向往的都市打拼。”

84 一村一公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