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自初夏时分林远走后,牡丹再次和他相见,已经是深秋时节。

    牡丹的封禅劝表,?ず舱裨澹?锊绅秸拢?∈鱿槿鹬?啵?湓蛱炝?沾笤茫?奔创?闹诔迹?咽咎煜隆

    又有武三思等人着力宣扬,大肆鼓吹,很快,朝野上下一片请愿之声,呼吁嵩山封禅,彰显大周国威。

    接着,武三思效仿武承嗣的请愿之法,率文武百官、军队将士、和尚道士及文人名士等近万余人,联名上书,请求举行封禅大典。

    于是,武则天欣然接受,命上官婉儿颁布诏书,下旨今冬腊月,嵩山封禅。

    诏令一出,各项准备事宜就正式提上了日程,也做到了明处。

    毕竟国之大典,凡事不得疏忽,冬官尚书武攸宁为了讨好皇帝姑母,干脆在嵩山安营扎寨,亲自督阵。

    虽说他资质平庸,如今也被林远抢尽了风头,但毕竟是武家子侄,凭着这层血缘关系,他就能稳坐尚书之位。

    何况,封禅大典这种事情,武则天还是只信任武家的人。

    而林远,就是那个冲锋陷阵、出力干活的先锋。

    这几个月,林远奔波在洛阳和嵩山之间,既要忙着筹建行宫、庙宇,还要兼顾紫微宫内明堂的复建,忙的晕头转向。

    当然,牡丹也没闲着

    封禅大典,自然少不了各种法会道场,这几个月,洛阳各地的僧道尼医汇集一处,还有不少高僧名士应招而来,一时间嵩山熙熙攘攘,香烛缭绕。

    武三思身为封禅使,主管一切封禅仪礼,但他和周真人不和,其中不少事宜还要牡丹从中调停、传达。

    于是,牡丹就日日穿梭在山中各家道观、寺庙,也是不得空闲。

    所以,她和林远虽然相隔不远,却也难得相见。

    好在玉清观的杨真人也过来了,有了师父的帮持,牡丹这才轻松了一些。

    ——

    这些日子,牡丹没见到林远,武攸绪倒是经常过来。

    身为牛前卫将军,武攸绪负责陛下的出行安全,如此举国大典,自然更要精心安排,提前探访布置。

    不过,武攸绪数次来往嵩山,除了公务之因,更多是因为他爱上了嵩山的云霞……

    这武攸绪本就恬然寡欲,不好功名,奈何身为武家子侄,也有不少的不得已。

    之前,他跟随牡丹去翠云峰之时,已然动了归隐之意,此番来到嵩山,更是一眼万年,再也挪不开脚步……

    这些日子,武攸绪盘桓于此,渐渐的得知了僧一行的盛名,他数次前去慕名拜访,不过都是败兴而归。

    这一日,武攸绪又是失落而归,忍不住和牡丹倾诉。

    “哎,那高僧一听我是武家之人,数次推脱。如今不胜其扰,竟然出山云游去了……

    “可能是之前梁王去过两次,惊扰到人家了吧。”

    牡丹一边劝解着,一边给武攸绪煎茶。

    虽然她没有明说,但牡丹的意思武攸绪都明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女帝登基这些年,他们武家位高权重,炙手可热……

    尤其是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都是声名在外,一言难尽,有趋炎附势的巴结奉承,也有清高之士避而远之。

    武攸绪知道武家之人不受欢迎,却也没想到被人们如此嫌恶……

    连带他也成了万人唾弃之人……

    一直以来,他努力保持中立,从不作威作福,不和魏王之类同流合污,只求一个独善其身。

    如今他才知道,身在朝堂身不由己,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被这政治旋涡卷携其中……

    眼下,李武两家的东宫之争已经愈演愈烈,武承嗣因病刚消停一些,武三思又开始了上蹿下跳。

    别的不说,为了这次封禅大典,武家子侄们一个比一个勤政负责,纷纷跑来嵩山献计献策。

    或许,他们还在心里期许着,这武周王朝真能千秋万代吧……

    看着忙忙碌碌的武家兄弟,武攸绪觉得可笑又可悲。

    他早就看透了姑母的心思。姑母所是又有好茶吃了……”

    牡丹抬头一看,竟然是武三思和林远过来了。

    同行的,还有面色冷峻的周真人。

    久不见面,牡丹和林远四目相对,会心一笑,全都被武攸绪看在了眼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武少傅正要

第247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