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乡村追梦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收获的季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在日复一日地忙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秋天。白苏一家人在这个季节,收获颇丰。弟弟白斌跟自己一见钟情的恋人结了婚;白和平退休在家休养身体,又拿起了年轻时心爱的二胡,跟着公园里的音乐爱好者们学了起来;儿女工作稳定、成家立业,苏丽梅终于可以坐在车棚下面放心地跟街坊邻居打麻将了,她终于盼来了羡慕多年的清闲日子。

    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相比,白苏父母可谓教子有方、功德圆满,年纪轻轻就安顿好了孩子们,可以心无挂碍、静享清福。在大家的一片羡慕和赞扬声中,苏丽梅终得扬眉吐气,事实印证了她这一生的辛苦没有白费。她思前想后,旁征博引,总结凝练,终于得出了她的一套人生哲理:“孩子和家庭是女人一生最大的事业和追求,女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对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来说,年轻的时候拼自己,年老了只能拼孩子,一个女人,不管有多大的官、多少的财富,如果子女不称心、不成器,家庭不和睦、不幸福,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枉然,这才是世间不变的真理。”

    有了这套理论体系的支撑,苏丽梅便像那执着而热心的传教士,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白苏灌输着这种思想,希望她的人生不要走冤枉路,能够超越迷茫的芸芸众生,切实领悟生命的意义,以便早日穿透人生的迷雾,直达幸福的彼岸。

    苏丽梅每一次激情澎湃地现身说法,都让白苏心里暗暗惊叹于妈妈的口才,那些举例、道理、对比、引用、归纳等等论证方式,在妈妈的训诫里有了最充分和最完美的体现,让白苏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但却无可辩驳。每次她们母女的谈心结束时,苏丽梅总要语重心长地进行一番催生,顺便畅想一下因生育较迟,对白苏未来三十年产生的各种弊端和不良影响。这让白苏竟然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愧疚感,好像不赶紧生个孩子,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蹉跎了这一生似的。白苏往往都是全力配合着妈妈的教育,摆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诚恳态度,同时也简单劝妈妈几句,少操闲心,多注意保养身体之类。

    后来,事实证明,言语胜简不胜繁,苏丽梅的长篇大论没有太多影响白苏,反倒是白苏简短的养生建议,在邻居大妈的推波助澜下,却让苏丽梅深陷其中。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瓜果飘香,秋日的田野里,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玉米咧开了嘴;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院墙边,一架架丝瓜、一树树石榴、一串串辣椒,挂满枝头;花生、土豆、花椒、核桃等农作物都到了收获的季节,村里村外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农人们忙着秋收,田间地头,都处都是村里人忙碌的身影。

    秋天不仅在大自然里绘出一幅丰收的景象,也在人们幸福的脸庞上、欢乐的眉眼间,留下了丰收的印记。在忙着收秋的同时,村里家家户户的喜事也渐渐多起来,花婶儿喜笑颜开地准备着秦宇航的婚事,她心情甚好,时不时哼唱几句“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秦福双家的东配房,也在这个气候适宜的季节,找了一个适合偷修的黄道吉日动工了;魏红婶子和佳慧婶子两家,因为她们男人的回乡务工,家庭日趋和睦,孝老抚幼、挣钱养家,毫不耽搁;村里的合作社收益倍增,品牌宣传小有名气;秦伟俊的养鸡场初见效益;张巧兰主任还是一如既往地热心肠,除了自家田里少量的农活儿,还热情地帮助村里人,人们总是远远就能听到她那极富穿透力的笑声,然后又往往被她的欢笑感染,忍不住多笑几声。

    然而,在收获的季节里,也是“有所丰收有所贫”,村里发生了两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村里有名的富裕户,高大宝家和二愣子家,竟然开始到处借钱了。

    高大宝家借钱是因为他家的宝贝儿子高喜来

第一百零五章 收获的季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