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村官送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走上村官岗位将近两年,白苏他们同一批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已经纷纷离开,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了特岗教师,有的继续读研深造,有的通过银行招聘,还有的考入国企等公司工作,二十个人里面就只剩下了七个人。于是剩下的几个村官,彼此商量了一下,借着国庆节假期,筹备了一个大学生村官送行聚会。
两年前一群稚嫩的年轻人相聚到一起,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中,展开自己事业的白纸,在农村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而眼下已然各奔东西。虽然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是因为在基层一起打拼,一起受人质疑,又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除了已经远赴外地就职,无法参加聚会的同事,其余在县城或者在市里工作的同事都抽时间聚到一起,一共15个人,是那次春游活动之后聚的最全的一次。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难免说起村里工作的体会。小徐说:“我回自己的村,能够吃住在家,挺方便,但是能给村里干的大事真是不多,村干部还怕我跟他们抢,很多事都不愿意让我参与,有时候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慢慢地就懒得管了。”
“你算不错了,能够回自己家的村子,而我们都回不去,父母千辛万苦把我们从农村带出来,现在老家偏远又没人住,在县城是农村人,回农村是城里人,我们才是最尴尬的,只能在陌生的村里当村官,做陌生的异乡人,融入农村难上加难,不过,现在还好一些,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白苏接着他的话茬说。
亚博已经考上了县里的基层公务员,他高屋建瓴地说:“对,在农村确实能学很多知识,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比如怎么跟村民相处啊,村里的一些现实情况啊,虽然我当了公务员,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这段经历对我特别有帮助,也许国家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基层是什么样,看看真实的中国农村,这样我们以后工作才不会脱离实际、异想天开。”
“对对,我觉得现在有些政策就不切合实际,比如农村旱厕改革吧,虽然政策初衷是为老百姓好,但是由于现实条件所限,部分农村没有地下管网,推进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只是改了厕所上面的房子,根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小梁接着说。
“哎!可不是嘛,如果不能理解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光是搞一些阶段式的运动,反倒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就说小学合并这事吧,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变相的城镇化,助推了现在的高房价,村里没有学校,老百姓只能去很远的外村学习,对老百姓而言,干农活的时间主要在早晨,而现在早晨必须去送孩子,交通又不方便,只能随孩子走,有能力的举家搬迁到县城,到县城就要买房子,房价自然水涨船高;没有能力又不得不在家种地的,只好让孩子一年级就去住校,孩子本身家里穷就够惨了,还不得不那么小离开父母,老师再好,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吗?我觉得现在农村孩子离家出走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与过早地寄宿可能有一定关系,因为我们小时候生活虽苦,这些情况却是极少发生的。”年龄最大的红红姐心疼地说。
“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这些都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结果吧,也不全是因为学校撤并,但我感觉建设新农村和城镇化在某些方面确实是矛盾的,就比如大范围整合教育资源,农村学校一撤,直接推动了农村青壮年人口随孩子进城,而国家又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村里人都没了,谁来建?即便有个想回来建设的,孩子怎么办?”大伟一边说着一边点上了一根烟。
“当然了,我们都不是说这些政策不好,而是在想这些好政策,有没有更合理的设计,比如贫困户盖房子,要先自己垫资,本来就贫困,哪有钱垫呢?而且万一盖半天通不过上级验收怎么办,越穷顾虑越多,越不敢盖;再比如贫困人口搬迁的,只能得到极少的上级补助,却要求老百姓自己配套剩余的钱到县城买房,如果老百姓能拿出这么多钱,他还是贫困人口吗?”崔苗说道。
&nbs
第六十一章 村官送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