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凡人修真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独旅 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州西南,四禅山。

    中州四面多山,到了四禅山地界,举目已是连绵的山丘。这里空气潮湿,气温多变,盛夏时节,每天早上自太阳高升之时开始变热,到下午傍晚时达到顶峰;然而入夜之后又开始缓缓降温,到凌晨三四点时气温只有十度出头,竟然如深秋般微冷,更有极端的时候,早上植叶上变开始起霜,到了上午的时候树上便布满了水滴,摇晃树干,就如同下起雨一样。

    四禅山最南处与广袤的寂州大陆交界的地方,是东西向流淌的落江,是华夏四大水系北水的分支,窄处仅有三四米,宽处有数十米,河道犬牙交错,缓急不定,沿岸多有奇景。落江亦是中州几条穿城河例如珠河仁河之类的来源,在四禅山一带穿过群山,默然东流,流经天坊后入海。

    四禅山东南方位,落丹山。

    坐了将近半天的大巴车,林轩终于在是日傍晚到达了坐落在落丹山脚下的四禅山落丹镇。

    甫一下车,抬头时群山尽处漫天火云。

    落丹镇路远地偏,难以通车;且四禅山一带历朝历代是驻防之所,对于旅游开发亦多有限制,所以人烟稀少,来的多半是散客浪人,徒步山川,各有心事。

    林轩从镇前的公交牌子下车,徒步入镇,镇子只有一条中轴道主路,即便是中心也略显破旧,对于游客而言,镇上唯一的交通是改装过可载人的绿色三轮摩托车,噪音很大,招手即停,一块钱可达镇上任意一处。

    站在路上即可看到不远处的山,最近的一无名山山上有电塔,大约是气象相关,镇上人便称之为“电塔山”,从主路侧面就可以攀阶而上,那陡峭陈旧的石阶没几级便没入树丛之中,不知向上通向何方。

    镇子另一侧,远远看去可见一条铁路,从数山之间穿过,经过镇子边缘,此时还有不少小孩子背着书包沿着铁路结伴放学回家。

    林轩背着包,住进一家路边的廉价旅舍中,谈好价钱,连上今晚的晚饭,住一晚五十块。说是晚饭,实际上只是主家自己晚饭准备的多做一些,仅仅是葱油拌面,破天荒地给客人加了一个荷包蛋,林轩也吃的有滋有味,只是量着实不多。吃完镇上漫步,又在熟食店买了一些猪耳朵和盐花生米,路边杂货店超市买了两罐当地酒厂制作的低度啤酒,一共也不过就十余块钱,回到旅舍中,开着一盏吊顶黄灯,坐在窄床上边吃边翻书。

    《天地行人时》,作者是曾经的修真学者,大名鼎鼎的敬子玉,目前传闻在岳州南山隐居。书名皆作单字解,稍品便知玄妙,讲的是万物自然时辰变化中蕴含的“行”的大道,亦是“人之道”的探讨。

    新历以来,很多人不了解修真的人,以为修真只是古时糟粕流传,搞些神仙方术的东西,炼丹修行成仙之类,蛊惑人心;实际上误解颇深,“开目之声”本就是学术探讨,之后涌现出来的,一开始也并非是修真流派,而是学术流派,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涌现一时,数千年之前百家争鸣仿佛穿越时空继承了跳跃的时间线,各家都试图阐释“道”的真义。

    如非是这些大家学者掀起了思想的浪潮,修真也就不可能从现实意义上发展起来。就像楼阁若无坚实的地基,就无从支撑一样。

    敬子玉就是其中的一位,其思想远承南华,旁收魏晋,年轻时还曾经留学西洋狄国,回华夏后著书立作,为人为文皆飘渺自在,不拘一格。

    林轩很喜欢看他的书,他的书中探讨的内容是对“开目之声”提出观点的一个后续分支——既然思维不是人的唯一甚至是主要部分,那么,存在思维里的或隐或显的观念,无论是个人意识,还是集体无意识,甚至于西洋学中极为重要的社会人的概念:人在社会中逐渐成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意识,又该如何看待?

    它是千万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经过人为意志产生后流传下来的“祖先代码”,还是冥冥之中合于天道的必然之径?

    “我”,究竟何在?

    合上书页的时候,四禅山已经陷入了一片夜的寂静中。。

    林轩拿出一瓶行力丹药来,服了两粒之后,打坐修炼。只觉得万物无扰,灵台清明自在。体内的行力不知道为何物所引,活跃灵动,大约是受了此处充沛的天地行气的影响;即便是完全不了解修真的普通人,到了落丹山脚下也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活力充沛,这便是五行协调、灵气充沛的影响吧。

    修炼有时,林轩只觉得体内的行力清晰无阻,舒畅自在,在流动中似乎隐隐孕育着新的变化,只是他一时还不知道那变化究竟在那,又以何种方式呈现,因此也不敢有其他动作,只是任由在这种状态又修炼了许久,直到天亮,晨光如金鳞一般洒满了房间时,才缓缓睁开双眼,如一场大梦过后苏醒,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第二十九章 独旅 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