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1887-1975.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蒋氏地理(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在1935年,蒋介石视察西南时,一方面力促四川地方实力派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对四川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真考察。他构想,日本在华北发动进攻后,四川应作“根据地”。1937年10月29日,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喋血之际,蒋中正在国防最高会议发表《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强调,迁都重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称: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期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

    “到重庆去!”国都南京失陷后,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1300多家内地企业和40多所大学先后迁入,一时间党魁派首、文化名流、金融商贾、社会贤达云集,这座30多万人口的普通城市迅速膨胀到100多万人口。

    1938年12月9日,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从桂林飞抵重庆。自此,中国战时政略和战略指挥中枢全部移驻重庆。在一份就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蒋介石以最高军事当局身份下达指令:“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日军一度对重庆狂轰滥炸,以图消灭蒋介石。其中一次,集中轰炸了长江南岸黄山蒋介石的官邸“云岫楼”,几乎一举消灭正在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的蒋介石和各战区长官、参谋长。重庆由此成为蒋在世界抗战史上出现的舞台,战中罗斯福、丘吉尔都曾对重庆军民抗战给予高度评价。

    1946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时隔十多年后重新会面,重庆谈判以和平方式结束,却也基本上宣告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的结束。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其辞曰: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

    告别重庆,回到南京的蒋介石,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但之后将一路直下。

&

蒋氏地理(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