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官路浮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微服小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惠平市城南。(提供最新章节四环外有几个巨大的烟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它们就不怎么冒烟了。电厂烟囱不冒烟那就意味着电机组停工了。电机组停了工那就意味着工人们没活干了。热电厂面临空前灾难……

    近万余名工人的大电厂要倒闭了。开始市委市政府对此没有多大的反应。因为地方管不了人家电厂。惠平热电厂归在央企旗下。兴旺也好。衰败也罢。和本地也没太大的关系。电厂的电也不是供应给本市的。可以说惠平电厂这一块是受制于地方很小的个体。包括职工家属也在厂子范围内谋生。除了双职工家庭。那些单职工的家属电厂周围作各种生意。极少有电厂的人进入市里体系。个体户除外。

    02年下半年。惠平电厂这一块被丢给了惠平市。中央让省里接手。省里让地方接手。安置资金也拔下了一块。从省里到市里。安置资金就缩水了。市里面考虑到万余名职工的安置头就大了。本来那点钱就不多。上面摆明了要让省里也出一部分的。哪知省里没出钱还抠走了一部分安置资金。这事弄的!

    陈锐黄这个市长本来当的挺惬意。一下子跑出电厂这档子事。02年的除夕他都没过好。甩下这么大一个包袱。给了那么一点资金。这事谁能搞了?可偏偏这档子事中央部委、省里都在关注着呢……过完年之后。陈锐黄着手开始办电厂的分流下岗。以此减轻市政府的财政负担。因为款子拔给了你惠平。就是让你养活这些人的。你养活不了是你能力地问题。解决不了、安排不了全是你无能的表现……光是每个月每个职员平均450元的基本生活费。每月就要450万。省里转拔给市政财的钱一共才3000万。按照当初中央拔下的安置资金标准是1个亿。真正按这个标准走的话一万职工的下岗安置费每人才1万。

    其实上面的意思是要让省里再补充一部分。再由地方政府给分流下岗的工人们新地出路。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所谓的铁饭碗就早打破了。国营工厂统统股份制改造。重组优化。自谋生路……这是大形势。工人们也没说的。但是现在下岗分流地安置费他们一分钱也没拿到手。从去年下半年八月份开始。每个职工只有450元生活费。截止到今年4月份。一共要放3150万元的职工生活费用。

    难怪陈锐黄头疼呢。他已经没款可放了。一个亿安置资金。省里就给了3000万。另外7000万不知道哪去了。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向省里要了无数回。得到的回答是款子是要陆续放的。你们市里面还是要从实际出。要尽快解决工人们的就业问题。光是吃生活补助。再有十个亿也不够给他们吃地。国家养活工人是一种社会义务。但是翻过来说工人也要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而不是吃饱了听戏下棋。

    随着美伊战争地暴。经济又受冲击。油价飙高。连带着相关的生产资料也价格上扬。消费市场渐呈低迷状态。每个月拿450元生活费要养活一家几口人的电厂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可想而知的。

    凌寒是坐1路公共车到的惠平电厂。这里除了厂区外围也形成了一个相对规模的生活区。电厂职工连同家属加一块也有近五万多人地。在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工厂、家属区、小市场。生活休闲区。城区十六个街道办事处的电厂街办事处和派出所就在这里扎根。为电厂职工家属解决一些问题。办什么结婚证了。准生证了。年年征兵、安置复元军人、维护生活区、街区治安等等一切琐事。

    以前电厂景气的时候。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也是相当吃香的。现在可不行了。穷的当当响了。

    一下公共车之后。凌寒就感觉到这一带的死气沉沉。街上碰到的人无不哭丧着脸。阴郁愁闷的情绪笼罩着他们。满街都是闲人。三五成群。七八个一伙。或蹲或站的在铺面门前或街头上着牢骚……

    凌寒一直转悠到厂区大门前。铁大门锁紧。里面地门卫面色冷寞地坐在传达室里也不动弹。

    粗略的看了看厂区。内部规化、和办公大楼前地绿化还是很上讲究的。电厂领导也是厅级干部。虽然企业的厅级和政府的厅级有着天壤之别。但人家也有人家的风光嘛。眼下这幅萧索没落的景象颇为令人心酸。不过也别说。惠平市政府是够无能的。电厂停工都大半年了。至今也没想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安置这堆人。别说国家拔了一个亿。再拔的多也没意义。因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福利要加。补助要给。但是这拔人自身还是要创造财富的。要懂得为国家减轻负担。省里把这一块的安置权力交给了市里。市里却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只是一味钻牛角尖。想弄到一笔安置费将他们打掉。让他们去社会上自生自灭……翻过来说。这还是惠平市的麻烦。这一堆人是要拖你后腿的嘛!

    电厂街一条大道直入市区。交通也方便。公共汽车站牌后面是一排商业小铺面。大都是私营。烟酒副食铺、五金土产店、水果店、面食店、小饭店、文具店、美容美店、超市等杂七乱八的……但是进出人的很少。显得极为冷清。尤其对街的电厂宾馆。更是清冷的怕人。昔日红火繁荣随风逝去了。

    名为麻辣肥肠的特色风味小吃店也到了在惨淡经营着。还好有一些城里的老顾客会开着车来这里吃。老板娘杜桂香勉强支撑着。靠丈夫那450元生活费。全家是要饿死的。不过她家这几年也赚了钱。去年五月份刚刚投资一大笔扩店再经营。哪知新雅电力的第一期北电南输业务全面南下。致使惠平热电厂勉强维持到7月底就全面停工了。这是一个重要地因素。另外一个原因是电厂消耗的原煤供应彻底断去。本来他们还有一点业务能勉强维系生存半年五个月。可是这边搞煤太难了。价格又高。原有的煤渠道统统缩紧。象大中型的电厂、冶金炼钢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困难的巨大危胁。

    杜桂香的丈夫张宝山本是电厂生产资料科的科长。手里还是有些权力的。那时候不少人捧张宝山的臭脚。以致肥肠店日日暴满。生意火地叫人眼红。杜桂香就把自家店左右的两个门面全都高价买了过来。但巨大的成本没能收回十分之一。火闹的生意就骤然冷却了。这对她是一大打击。几年来赚地钱贴进去不说。还有和人借的一部分呢。如今张宝山也成了过街老鼠人见人追。借给他钱的人们天天蹲在店里吃喝。不给钱是吧?我天天吃你的。全当利息嘛。杜桂香愁的瘦了一大圈下去……

    昔日风姿绰约地老板娘。如今快成黄脸婆了。每天三五个要债的人一到开饭时候就来了……凌寒走进来时。肥肠店里还没几个人。重新扩建地店面和东西两面连通。感觉空荡荡的。一个服务员上来接待凌寒。长的挺清秀一女孩。十岁的模样。瓜子脸。杏仁眼。水灵灵的纯。怎么看她也不象是店里的服务员嘛。坐下之后。少女有点怯怯的问凌寒要些什么?随后就把菜谱给他递了过来。

    凌寒点菜地功夫。戎戒就晃了进来。他和铁兵两个人肯定有一个会随着凌寒的。直接过来他就坐下了。少女才知道。感情人家是两个人。她还又朝外面看了看。期许的眼神中似乎盼着多来几个人。

    麻辣肥肠的味道的确不错。还有些下酒小菜。就是没好酒。凌寒也就不喝了……张宝山从后面厨灶出来。在围裙上抹了抹手。“丫子。就这么几个人啊?唉……这买卖是完了。要钱那几个还没来吧?”

    “爸……你盼他们来啊?你当科长那会儿。看看他们一个个那付嘴脸。恨不得趴下给你舔脚丫子。现在呢?一个个跟无赖似的天天来咱们这混饭吃。我都给他们记着帐呢。让他们吃吧。吃回去也算!”

    张宝山苦笑了一下。他大约四十六七的模样。中等身材。国字脸膛。神色间笼罩着阴郁之色。看了眼坐在柜台里呆的老婆杜桂香。心里越不是滋味。电厂是完了。这片地也完了。高价买的铺面全贬值了。就看市里以后怎么规划了。一直以来因为城南座落着电厂。滞碍了城市向南扩展的步伐。现在电厂要让路了。可谁知道市里地规化要多少年才得以实施?命短地人不晓得能否等住?

    “丫子。大人的事。你少操心啊。学习好了将来有个好出路才是正经。欠了人家地钱。咱们理亏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张宝山在老婆身边坐下来。“桂香。你说咱们把店铺开在市里有多少?唉!”

    “你是怪我私自做主要扩大经营吧?当初我没和说过开店进市里面吗?你非要说这里买卖好。北电南输前年就定了的事。你们厂领导还糊弄人。说什么不影响你们电厂。现在看看影响不?他们倒好。把厂里的值钱的东西全要处理掉。然后想一分钱就拍拍屁股走人。门儿也没有。你别一天缩在厨灶里当龟。组织着工人们去市政府闹事去。看看人家陈俊英多象个男人。厂里要拉机器出来。人家就能招呼成百上千的工作给他躺路上。想卖机器?行啊。从我们身上碾过去。亏你还是个当科长的。哼!”

    给老婆说的脸一阵青一阵红的张宝山不言语。女儿丫子过来帮她爸说话。“行了呗。妈。你就会指着我爸下枯井。陈叔叔是够英雄的。可他现在还不是蹲在拘留所里吗?和领导做对能有好处吗?”

    听到这里凌寒皱了皱眉。看来电厂的事闹的挺大的。内幕还很深啊。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听着。

    “你小孩子知道个什么?在这瞎的的……这种事也是你乱说的吗?”张宝山瞪了女儿一眼。

    丫子却不服气的道:“我怎么就不知道了?小英都和我说了她爸是怎么进去的。哼。当官

第238章 微服小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