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道缘儒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千年埋剑谁识气,匣弦今日未生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傍晚叶昊天来到黄泛大泽的北面。他先在集市上寄托马匹,并买了点心、饮水和衣服之类,然后到附近的小山上用乾坤锦囊装了数万块山石,徒步走向大泽深处。他展开功力,在草尖上掠过,不久来到大泽的中心地带,找了个地势略高的地方,抛下数万块巨石,搭起一个长宽数十丈的平台。

    随后他用石头和杂草极其仔细地摆了个四正四隅奇门九宫大阵,将平台全部隐去。然后取出龟镜查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一切准备妥当,他取出玉心,跌坐在上面,然后服下一粒龟髓丹,潜心修炼元神,一夜功夫,元神长高了一尺有余,现在已有五尺高了。

    他饮了点清水,又服下一颗龟髓丹,这次练功的时间足有三天三夜。元神逐渐生长,已经能够开口说话,声音怯怯有如童子。当他行功结束的时候元神已经有六尺余,快赶上本体的高度了。

    服下第三颗龟髓丹的时候,他足足静坐了九天九夜,这次元神终于长成,跟他自己一模一样,面色白嫩,俊秀风雅。

    接着他没再服丹,只是催动元神,演练青城剑法。又过了半月光景,元神终于可以放出飞剑,剑光如银,像一条银蛇,在低空盘旋。十天之后,元神对飞剑的控制已经达到收发自如的地步。这时他已经从真人界第二重跃升到真人界第九重,玄明恭庆天,恐怕比他师傅青阳真人的功力还高。由于药物的补助,加上他以无上的智慧刻苦修炼,只是短短两年的功夫,他的功力已经达到平常人修行的三百年,只差八九步就可以达到仙人界了。

    再下来要练的是元神与飞剑的融合,以及本体的御剑飞行。这是炼神还虚,也就是实现白日飞升的第一步。

    他一连试了好几天都不行,即使勉强将元神附在飞剑上,也会很快分离,更别想御剑飞行了。看来还要想想别的办法。龟髓丹对于修炼身剑合一价值不大,所以他没有再浪费至宝。

    这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今年的春节到哪里过呢?

    ※※※

    取回黄龙马,他一路南下,五天后抵达苏州。

    宋代以后,中原的经济文化中心渐次南移,苏杭成为天下人向往的繁华富庶的地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所谓江南,原本地域包括甚广,且时有变化。近年来专指苏南和浙江一带。俗话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以说是江南的总代表。江南是水乡,到处溪涧纵横,绿草如茵,景色十分清幽。水是流动的,象征着江南人的活泼、富有生命力。可是江南的水,少有汹涌奔放的气势,只是长年潺潺汩汩地流淌着,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地温和柔美地性情。

    叶昊天一边品尝松鹤楼的乳腐肉、百鱼宴、诸老大粽子和苏州醇香,一边欣赏苏州的评弹,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温馨、轻柔和灵巧。

    用过饭,他去观看苏州园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悟道,有时必须另辟蹊径。死死地守在一个地方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苏州的园林,以典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园林面积一般在方圆二三十丈,在建园手法上,运用建筑、假山、水池、花木,巧妙地把全园划分为主次分明、疏朗相间的大小空间,组合成各具特色的景区,并善于运用借景。因此,面积虽小,却不会有一览无遗的感觉,并处处入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给人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

    可惜这些园林大多是私家园林,所以叶昊天大多只能在外面看看而已。

    晚上的苏州也不寂寞,很多人打着灯笼出去逛街。叶昊天不急不缓地任意穿行,不知不觉走到一个灯火通明的楼前,门口站了好多人,大门两边高高挂了八盏大红灯笼,每个灯笼有一个大字,依次是“冬夜游园,以谜会友”,门牌上题着三个大字“拙政园”。

    门口的老头看见叶昊天书生气十足,人又长得玉树临风,赶紧请他进去。

    园内挂了无数盏灯笼,将满园照得亮如白昼一般。叶昊天顺着人流走去,放眼欣赏园内风光。但见整个园林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叠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题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逛了一圈以后,叶昊天也像大多人一样,将目光集中在灯笼上。每个灯笼有一个谜语。有些灯谜已经被破解了,留下的越来越难。不远处就有十余人围着一个灯笼打转。叶昊天走近前一看,上面写着“天际孤帆愁别离,打一字”,略思片刻,叶昊天告诉守灯的童子:“这是个 ‘穗字。”

    守灯童子急奔而去,没多久又急奔而回,高叫着“又破了一个”,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过来,将灯笼上的字谜取下,询问叶昊天何以作解。

    叶昊天答道:“孤作‘一解,帆象形‘虫,愁”字别掉火部剩下‘禾心,合起来刚好成为‘穗字。此谜用饱醮离愁的彩笔渲染强烈的氛围,用远在天边的孤帆来表达离别之情。如此拆形造意,运法娴熟,文词优美,平仄协调,诚属难得,其中犹可称道者,能于底字中挖出‘虫来,就此雕‘虫神技,即足以令人击节。 ”

    那人连声叫好,递给叶昊天一把折扇,叶昊天笑了笑接下来。众人也纷纷叹服。

    又走几步见一灯谜,围观者更多,谜面是“忧愁幽思作离骚”,打一七言唐诗。很多书生打扮的人围着灯谜苦苦思考。叶昊天看了一眼就说这句诗是“ 似诉平生不得志”。

    众人不解。叶昊天解释道:“ 谜底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说的是琵琶女透过‘弦弦掩抑声声思的乐声,来诉说自己不得志的生平遭遇。这个谜语的关键在于‘平字,这是屈原的字,底意为‘似乎是诉说着屈原生世之不得意。当时楚国屡败于秦,屈原的抗秦立场不受采纳,‘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班固《赞骚序》曰:‘离,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遭忧作辞”就是确切不移的‘诉生不得志。而其间‘平字作人入典,正是别解之功。 ”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此一路下去,叶昊天盏茶工夫破解了十余个极难的灯谜,忽然那管家模样的人走过来对他一躬到地,说道:“先生,我家主人有请。”

    叶昊天跟着那人来到一个阁楼上。阁楼地势很高,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四面的灯笼和人群。一个五十余岁的儒生看见叶昊天进来,连忙离座迎接。

    宾主落座,下人奉上香茗。老者道:“贤侄才高八斗,不知是哪里人士?”

    叶昊天急忙谦让:“哪里哪里,偶然猜中而已。小生长安人。”

    老者问道:“不知贤侄是否经过科举?”

    “正待明年参加乡试。”

    老人轻叹一声道:“若以才华而论,进士三甲亦有望也。可惜朝廷昏暗,不是入仕良机啊。”

    叶昊天躬身道:“却待先生开解。”

    老人饮了口茶,吩咐下人把门关上,然后道:“我见贤侄神清气朗,必非奸诈小人,也就实话实说了。如今圣上昏溃,宦官权盛,奸佞当道,残害贤良。老夫王献臣,本为朝廷御史,两年前因苏家灭门一事说了几句良心话,却遭奸人当堂辱骂,圣上不加劝阻,满堂文武噤若寒蝉。当时我决意退出仕途,告老还乡,回来后才建了这个园子。”

    叶昊天心下感动,面上不动声色,问道:“不知当时辱骂先生的有什么人?”

    老人走到门口四周望了一下,回来低声说道:“大宦官王希及权臣刘衡。”接着叹息一声道:“奸佞横行,无人可制啊。”

    两人聊了一会儿,颇觉投缘。叶昊天环顾四周见有不少书籍,他一向爱书如痴,不禁提出要瞻仰一番的要求。

    老人也是个书迷,能有人欣赏自己的藏书高兴还来不急,尤其是这样的青年俊彦。他对叶昊天招手:“跟我来。这里的只是摆设,算不得好书。我还有一个藏书室,收藏的都是举世罕见的珍稀孤本。”

    叶昊天跟着老人穿堂过户,来到一个小院,打开三道房门,进入一个房间,房间里充斥着檀香的气味。檀香是为保护藏书点燃的,可以防生书虫。书房里并没有很多书,总数不过千余卷。他看了看,果然都是失传的古籍,在后来的书目中一般只有书名没有原文的。

    叶昊天赞不绝口,回头一瞥老人,老人已有点洋洋得意起来。

    叶昊天从乾坤锦囊里取出在终南山得到的李白的诗词,递给老人看。老人接过去,开始没当回事,翻开一看是李

7、千年埋剑谁识气,匣弦今日未生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