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机关报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通讯员的报告打断思绪,顾沉舟将全家福反扣在桌面,起身时常服下摆扫过椅背上的作训包
——
那是苏晚晴用
2010
年退役的降落伞改的,侧兜还缝着当年他教她的
"三点一线"
收纳法。路过走廊的双拥宣传栏,他的目光在
"舟晴缝纫社捐赠边防被装"
的照片上停留半秒,妻子站在缝纫机前的侧影,与玻璃上自己的常服剪影,在春日的光里叠成一道温暖的重影。
作战室的沙盘前,师长的指挥棒点在清江中段:"这里的民堤需要军民协同加固,"
目光扫过顾沉舟,"听说你爱人的缝纫社,"
指了指沙盘上的村落模型,"改良的防汛编织袋能扛住
12
级风浪?"
顾沉舟的喉结滚动,想起去年暴雨夜,苏晚晴带着车工们在车间赶制编织袋,用弹壳检测仪校准每道经纬线,那些印着
"舟晴"logo
的袋子,此刻应该正躺在某仓库的货架上,像等待冲锋的士兵。
黄昏的阳光斜切进办公室,顾沉舟对着防汛图上的红圈发呆,口袋里的全家福突然发烫
——
照片上苏晚晴的银顶针在阳光下划出的弧线,竟与他标注的
"洪水冲击抛物线"
完美重合。他摸出战术笔,在预案的
"军民协作"
章节写下:"最好的防汛预案,是让每个针脚都成为抗洪的沙袋,每个军属的守望,都化作大堤的基石。"
下班前,他给苏晚晴发去短信,附了张防汛图的局部照片,三个红圈里分别标着
"你"、"我"、"家"。手机很快震动,回来的是张缝纫社车间的照片:小川趴在裁剪台上,用弹壳在防汛图复印件上刻着
"爸爸加油",而苏晚晴的银顶针,正指着图上老河口的位置
——
那里的针脚,早已在他们二十年的时光里,织成了比钢筋水泥更坚实的、属于军民的防洪堤。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防汛预案的背面,字迹混着红景天的香:"
穿上常服的第一天,才懂得作训服的补丁里藏着多少军属的温度。机关的红圈与晚晴的针脚,在地图上相遇时,我突然明白:所谓机关工作,不过是换个战场校准弹道
——
她在车间织就的拥军网,我在作训科画下的防汛图,本质都是守护的不同形态。
沙盘上的民堤与缝纫社的编织袋,原来早就该是共生的防线。当师长问起防汛编织袋,我想起晚晴说的
'
每个针脚都是未寄出的平安信
'——
现在这些信,正该寄往老河口,寄往每个需要军民携手的地方。
预案背面的全家福压出浅痕,像极了晚晴设计的弹道定位点。我知道,明天走进作战室时,肩章上的星徽会更亮,而口袋里的全家福,会让每个防汛数据都带上体温
——
因为我守护的,从来不止是地图上的江河,更是照片里那个,用顶针和缝纫机,把
'
家国
'
二字绣进时光的女人,和他们共同编织的、温暖的梦。"
第160章 机关报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