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古代奔小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家女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说西南地区糜烂成什么样子了呢?可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出来分一杯羹了。按道理说,苗疆的勇士,顶天了十万人,可是史岚清的奏报里面,却是苗疆出动了十五万人。这多出来的五万人是怎么回事?这个呀,其实跟汉人有很大的关系。

    一直以来,黔国公镇守西南,并不是每天练练兵,顺带恐吓一下土司们,寨主们之类的,他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改土归流。什么叫改土归流呢?简单点说,就是解放土司们手里的农奴,把他们变成自耕农,然后朝廷派遣流官进行管理。

    二十多年来,黔国公靠着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还真是做了不少功绩出来,至少有五万多人的苗疆青壮年被改土归流了。这也是为什么黔国公凶名在外的原因,毕竟这些土司、寨主之类的,可不会老老实实的让你给他解放农奴,那是在要他命。

    可是如今,黔国公在桂省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下子,那些被改土归流的寨主们,或者说他们的后代们,觉得自己机会来了,或许恢复往日的荣光就在这一刻了。有的呢,则是原本的农奴,他们也动起了心思,为啥我就不能当上土司呢?不行!我得试试。更有的则是汉人,为了增加苗疆归化地区的汉人人口,迁居了不少犯人来充实地方。这群人本来就是动歪脑筋的人呢,这下子没了管着他们的振武军,那就是孙悟空出了五行山,准备大闹天宫了。

    所以,西南的局面,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到处都是冒出来的这个教,那个寨,还有打着联合自保的名义,聚拢兵马的,更有打着所谓恢复前朝统治的余孽也跳出来了。整个西南成了一个五花八门的大舞台。

    荆国公也正是看到这种情况,才忧心忡忡。其实作为一个老将,对于十万苗疆勇士,那是毫不在意的,十万人而已。可是,这下子引起的混乱却是让荆国公头疼,不为别的,这种混乱,就像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瘟疫一样,它传播一种叫做野心,叫做欲望的东西。被这种东西感染了,原本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会动起了强盗的心思。嘿嘿,毕竟辛苦劳作一年,只能混个温饱,不如拿起刀子,抢别人的成果,来得快,还不费力气,甚至还能过上以前都不敢想象的生活。

    朝廷的众多大臣们,也是知道一点这种情况的,这是一种叫做人心的东西,他们在先贤的书里面读了不少,自然不会陌生。“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要是大家都朝着梁山好汉看齐,那这个日子就没法过了。所以,圣人说:“乱世当用重典。”

    对于这种捣乱的,那就一个字,杀!

    可是现在问题是,刀子不够呀,振武军一垮,这群人就看准机会跳出来了。这可让人愁坏了,可是要增加刀把子的话,这就需要钱,而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钱。若是继续推行团练,那么平乱之后呢,这群团练的豪强要不要封爵赏赐?这口子一开,大把的朝廷土地奖赏出去,那么朝廷的税收就减少,而且,这群豪强会不会鱼肉乡里,把他们在战争中的损失捞回来?这些都说不好。

    所以现在就是前有狼后有虎,整个大康朝廷被夹在中间,难以做出选择。史岚清这次意外的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实在是他也不好做出选择。

    “太子殿下,臣觉得,目前为止,不管是增加团练还是任由发展都不好,微臣觉得,不如下令让鲁国公和荆国公利用手中的力量,配合黔国公暂时维持局面,等北方的战局明朗之后,朝廷大军回转,到时候再收拾西南的这群宵小不迟。”

    吏部尚书刘伟清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三位国公爷努力维持住局面,不要崩盘,等到朝廷大军南下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拖时间的方法,不过,这样的方法看来,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方法,毕竟现在西南这群人还是一盘散沙,威胁性并不大,只是,恐怕要苦了西南的普通老百姓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家女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