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太祖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
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户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户要参加治疗。
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
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这说明中国医生当时已经认识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传染病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检疫系统。
1688年,俄国是最早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
中国的种痘术还传到日本、朝鲜和印度等邻国,通过国际交流,共同传染性性疾病。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
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
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
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
明代人已十分讲究饮水卫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
如冬季进补,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
秦汉时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还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
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着”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
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
汉代时已有专门装粪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厕所。当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
唐宋时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种树以绿化环境,并设有严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损”。
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间古代人还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
防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