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刀削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咋还有算命的?你们也不管管?”
保安队长挠了挠头说:“张总不是说过吗?咱们是开门营生,越热闹越好!”
张圆圆一想,自己确实说过这话,想着是自己乱了方寸,于是摆了摆手说:“算了,没事下去吧,我的意思是停车场出入的车多,不安全,想想看哪能挤出个又热闹又宽敞的地势。”
保安队长听了心里想着,商厦门前就蛋大点儿的地势,停车场最宽敞,还能往哪整,但是没敢言语,关上门走了。
当张圆圆再次起身去看姜二的时候,姜二已经撤了摊走人了。
姜二回到了店铺,见白莹也在,白莹这几日在家里把脸谱穴位已经背熟了,一是来还笔记本,二是来学点新东西。
知道仨个男人天天吃挂面滴鸡蛋,打嗝都是葱花儿味,想着换下口儿,于是顺路买了西红柿,称了白面。知道姜二店铺不缺鸡蛋,准备做鸡蛋臊子刀削面。
白莹的鸡蛋臊子早打好了,见姜二回来了,也是开饭的点,灶上水也滚了,于是架起了胳膊削起了面,人们说:“吃刀削面是饱口福,看刀削面是饱眼福”。看着白莹用了个弯曲的小铁片,顺着她掌中的面上下飞舞,一根根面条像飞鱼一样准确的跃入沸腾的锅中,那过程着实眼花缭乱,好看的很,二林在一旁也看的欢喜,咿呀乱叫着。
说起这刀削面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元朝初期,相传蒙古人占了中原,建立元朝初期,蒙人为了防止汉人再次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物件,什么菜刀,锄头,镰刀。还立了告示,十户共用一刀一锄。也就是说,到了做饭的点儿,先得去找蒙人领菜刀,切菜做饭,这菜刀得轮流使用,用完之后还得交回由蒙人保管。
一天中午,一老汉的老婆已经将面揉成了团,就等着切面下锅了,让老汉去取刀,可是老汉这刀总也取不会来。原来排队的人太多这老汉领不到刀,无聊中用脚踢地,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于是揣到怀里回了家。
回家后,取出铁片告诉老婆说:“就用这个铁皮片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片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哪能切面条。”老者生气地说:“切不动你就砍。”
一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让众人吃,众人边吃边称赞,面筋道,口感好,于是称为刀砍面,后来砍字听着不顺耳,渐渐的变成了如今的刀削面。
早年白莹和娘在外讨吃要饭,可得了失心疯的小铃铛儿走丢后,十七八岁的白莹为了谋生,在刀削面馆打过工,学会了这刀削面的技法,今日这刀削面光看着就过瘾,面端了上来,众人吃了,大呼过瘾,二林吸溜着面,夸赞着:“妹子常来,妹子常来。”
午饭众人吃的肚饱溜圆,该躺的躺下休息,姜二从包里又翻出了个笔记本,对坐在炕沿休息的白莹说:“这里有一断金、四面风和八套鼓的口诀,你这几天就在这里抄下来,背熟了,岗再教你咋使用。”
白莹面露难色的说:“二岗啊,讷认识字,但是不会写咧。”
确实,白莹十来岁就跟着娘开始讨吃要饭,小铃铛儿也闲暇之余教过白莹识字,但是写字却很少,也没机会,这认识字和会写字是两回事,姜二翻出了笔纸,让白莹先写几个字看,白莹接过了笔,在纸上开始写,先写了个“白莹”,又写了个“如义”姜二看了,确实不得劲,笔划顺序错了不说,字还写的斗大,如意还写成了如义,按着她这样写,笔记本一篇也写不了一段话。
姜二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那声叹息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为了白莹早年的不幸感到可惜,这个笔记本对自己是珍贵的,不能借与外人,本想着让白莹每天来这里抄写,现在看,只能自己抄写好了再传给她了。
白莹倒像个没事人了,自己拔了根烟,一屁股上了炕,自个抽了起来,之前白莹让息过姜二抽烟不,姜二告诉过自己不抽烟,所以白莹以后也就不让息了。
姜二看着白莹抽烟,那种云喷雾罩的样,确实不美观,询问着:“这烟以后能戒了吗?”
白莹笑了笑:“二岗啊,上瘾了,戒不了了,不抽难受,再说了,哪个大仙爷不点香啊,不点香的大仙爷没人看咧!”
姜二细想了想确实如此,于是收好了笔记本,让白莹先去休息,自己出去给小四眼打传呼,让小四眼马上过来,有事商议。
第四十七章:刀削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