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泽兰长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回:中行悦献计取长安 王娡出谋献出锦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远在千里之外的匈奴军臣单于帐内,汉朝阉人中行悦正伺候在单于身前。大帐中央生着一盆碳火,碳火的正上方有一副烤架,正在烤着一只绵羊。羊油被烤得四处外溢,滋滋作响。

    中行悦走进烤羊,在碳火旁的架子上取下一把尖刀和一只食盆。用刀在羊腿上切下一块半生不熟的羊肉盛到盘中,然后把尖刀也一并放下,低着头弓着腰,慢慢地向单于走去,恭敬地将食盆放在单于面前的台案上。

    君臣单于提刀在手,切下一块还带着血渍的羊肉,一把塞到嘴巴里,吧唧吧唧地嚼了起来。还没嚼上几口,就直接就咽了下去。然后取出身边的一个酒囊,咬开酒塞,咕噜咕噜地灌起马奶酒来。

    中行悦一看场景合适,试探着说道:“禀至高无上的大单于,微臣在汉庭里的眼线近日回报,说汉朝的老皇上现在病情加重,很有可能过不了这个冬天了。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着手准备趁机南下,攻克汉庭了?”

    君臣单于瞟了一眼中行悦,没好气地反问道:“中行悦,你这消息确定属实?我记得长安那老儿年纪也不算大,怎么就不行了?”

    中行悦一脸媚笑,解释道:“禀大单于,属下的眼线可是在汉庭皇宫里的,消息来源绝对可靠。那老皇帝身体一直不好,能熬到现在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您忘了,微臣以前可就是在汉庭里当差的呀。”

    君臣单于还是没有太多的表情,手上不停切着肉,继续反问道:“即便是汉庭的老皇上归天,新皇继位,就一定会像你说的那样天下大乱?我们就可以乘乱南下,直取长安,一举消灭汉庭?只怕没那么简单吧?”

    话已经打开,中行悦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大单于您不是老惦记着汉朝江山么?这可是最好的机会了。您想想,汉庭新皇登基,必定任人唯亲,大力排除异己,废黜先帝老臣。那时汉庭中必定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如果那时候,大单于您再倾大匈奴无敌铁骑南下,只会让汉庭更加混乱不堪。朝廷一乱,军队缺乏有效的统筹和指挥,说散就散了。那汉朝江山可不就唾手可得了?”

    君臣单于听着,暂时收起了刚刚的傲慢,他停下手中的刀,把油滋滋的手在裤子上搽了搽。换成商量的口气对中行悦说道:“中行悦,我大匈奴和你们汉人战争持续了百多年,大小战役打了无数,基本就没有吃过败仗。但每次攻入汉境后,都无法久留,最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回草原。再说现在汉庭边境上的程不识、李广都是骁勇得很,依我看,乘机攻入长安只怕有些痴人说梦吧!”

    中行悦始终保持着笑容,说道:“大单于考虑得是,以往出现大匈奴军队进入汉境而无法久留的问题,依微臣看主要就这三点原因:一呢,我大匈奴都是骑兵,原野作战强悍无比,但攻城拔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主要的原由是,我大匈奴缺乏大量的攻城器械;其二呢,我们的军队刚一出现在长安周围,汉朝各地的勤王军队就会陆续赶来。我们短时间攻城不入,如果再不撤退,耽搁起来就容易陷入被四面合围的窘状;三嘛,我匈奴男儿吃惯了草原的牛肉、羊肉。攻入汉境后这些补给跟不上,士兵们怨声载道,作战力就大打了折扣。”

    军臣单于听着还算仔细,中行悦的分析也是比较全面,且听他如何破解。

    中行悦继续侃侃而谈:“所以我们只有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长安,让汉朝天子俯首称臣为上策。汉朝的关隘确实多,修建得也很牢固,将领兵士也很强悍,但我匈奴铁骑全力攻杀,攻破几个关隘不会太难。然后我们就直捣黄龙,攻取长安,拿下整个汉庭。”

    军臣单于一听,这不又绕回之前的问题上来了吗?赶紧回道:“这不还是一样嘛,围着长安又攻不下,各地的汉朝军队又来围歼我们,我们又要无功而返。”

    中行悦一脸诡笑道:“我的大单于,这次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顺利地围住长安城后,又如果长安城内有人替我们把城门打开了呢?”

    军臣单于精神一振,他思考了一下,说道:“要是这样自然是事半功倍了,拿下长安城,解决里面的守卫力量估计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但是中行悦啊,你知道本单于继位还不久,不服我管的人也不少,也有你刚说汉庭差不多的情况。现在有些部落首领就和我貌合神离,集结军队一战定江山固然没有问题,倘若事情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顺利,各部众再闹腾一下,那本单于就不一定能控制住大匈奴的统一了。”

    中行悦一听,心里算是凉了一截,明白单于还是下不了进攻汉朝的决心。但他仍不死心,此生立下的誓一定要实现。他靠近军臣单于的耳边说道:“那我们就退而求其次,先刺探一下汉庭的反应,再做下一步的打算。我们先把大匈奴的局势稳定好,再这么这么……”

    军臣单于点点头,他还是愿意选择更加稳妥一些的方略。

    初冬的一天,刘启心思重重,踩着饭点来到猗兰阁,闷声不响地端着碗就吃起了饭菜。王娡一看便知太子爷有心事,不急着问询,只是先在旁边默默地陪着。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的状态下吃了顿饭,饭后刘启并没有想立刻离开的意思。王娡见状,让兰儿收拾碗筷,自己挽着刘启的手进了卧房。

    王娡出于关心,忍不住开口问道:“太子爷,您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不妨说出来吧,憋在心里怪难受的。”

    刘启望了一下王娡,说道:“珠儿,不知怎么,孤这几天有些莫名的不安。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好像干什么都被人瞅得真真切切似的,你说这是怎么了?”

    王娡拉着刘启的手,朝着他一笑,说道:“我的殿下,您是不是这阵太过于劳累了,思想过于紧张而产生了幻觉啊?”王娡做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道理,当年金王孙出去打猎的日子,她一个人晚上守在屋子里很担心、很紧张,也经常有这种莫名的惶恐。

    刘启听王娡这么一说,想想好像是有一点道理,喃喃自语道:“这阵孤是真有些累啊,碰到的事情也有点棘手,也好,珠儿你就来帮我参谋参谋,看看你这脑子是怎么想的。”

    王娡听罢一个劲地摇头,说道:“太子爷以后还是不要和珠儿聊什么军国大事了,之前不知道这后宫干政是犯了大忌,现在终于知道了,以后不敢了不敢了。”

    刘启望着王娡那紧张兮兮的样子甚是好笑,说道:“谁说珠儿干政了?珠儿不过是给孤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谋,又没有参政哪怕是一星半点,这谁敢说半点不是?”

    说完,刘启搂着王娡,硬要说起这件棘手的事情来。

    原来匈奴军臣单于近日派使臣来到长安,面见刘启时态度愈发傲慢。他带来了君臣单于对汉庭的要求,要汉王朝必须一个月内在汉匈边境至少三个地方开市,与匈奴全方面通商,并且包括汉王朝拥有的所有商品都必须在允许通商的范围之内。如若不然,匈奴将举全国之兵南下,与汉王朝决一雌雄。而且可怕的是,边境快马来报,匈奴军队的确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大有一举南下之意。

    老是听说现在朝廷愈发强大了,现在应该不惧怕匈奴了才是。王娡不解刘启为什么会这么紧张,不解地问道:“朝廷现在这么强大,这匈奴应该是不敢南下才对啊?这只怕是他们故意以武力威慑,而意在通商吧?他要是想通商不就通呗

第三十一回:中行悦献计取长安 王娡出谋献出锦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