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泽兰长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回:刘彘乖巧天赋异禀 刘启思考改立太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有兴趣,那珠儿就说说,陛下可别认真,也别生气,听听就好。彘儿出身后,珠儿一直带在身边,发现他还在珠儿的怀里就有很严重的好奇心。他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有不小的兴趣,就像三两岁的小孩一般,这点上真是其他小婴儿不可比拟的。要说来,这点和陛下倒是非常的像。”

    刘启听着瘪了瘪嘴,脸上假装有些无奈。

    王娡继续道:“之后的两年,彘儿由陛下派人带也带得很好,珠儿也没想这么多。直到那年在温泉宫里,珠儿看到彘儿体现出来同龄的孩子少有的责任和担当,这让珠儿是惊喜不已。当时珠儿就在想,这应该不会是奶娘教他的,那是他的天性,和他的好奇心一样是天生的。当时珠儿就萌发了自己继续带彘儿,让他自身的天性全部暴露出来,珠儿也能适当地引导引导,别辜负了这孩子早熟的聪慧。等到他哪天心智成熟了,再请陛下给他请一位好先生,也许他真就能成为咱大汉的栋梁之才。”

    刘启认真地听着,王娡突然戛然而止,好像也不准备继续补充了。他不解地问道:“这就讲完了?”

    王娡眨巴眨巴眼睛,点点头。

    刘启不甘心,继续问道:“珠儿你这么敷衍朕可不行,你的性格朕是了解的,断然不会这么随性地做出决定。珠儿是不是有什么顾虑?但说无妨,就咱俩聊着的事,怎么朕都不会怪罪你的。”

    刘启打破砂锅问到底,王娡叹了口气,说道:“好吧,陛下既然如此逼问,珠儿就直言不讳了,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陛下饶恕。这要从珠儿的小时候说起,那时珠儿算是个野丫头,没有机会学习任何的知识。还好母亲常伴左右,言传身教,让珠儿知道了很多道理,也清楚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后来,珠儿进宫后,陆续接触了陛下的夫人们,偶尔也能看到陛下的众皇子们。珠儿开始发现,无论是薄娘娘,还是陛下的各位皇子,他们好像都被什么东西给桎梏着,畏畏缩缩,完全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与众不同。皇宫中繁多的要求和约束束缚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性,让他们形如行走的木偶。这让珠儿有些后怕,但无论如何,珠儿都没有变成他们那样,原因却是在于小的时候珠儿的思想是由着自己发展的。这已经根深蒂固般印刻在珠儿的脑子里,根本改变不了了。看着陛下的各位皇子,珠儿再看看彘儿,珠儿真不希望他也像他的哥哥们一样,又成为皇宫中的另一件复制品。再往深的说,现在陛下有些皇子自暴自弃,任意放纵,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在皇宫中被压抑得太久的缘故。一旦他们获得自由,就从反抗中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变本加厉地释放了出来。”

    王娡一番话说得刘启眉头紧皱,戳中了他的痛点。他痛心自己的皇子们现在的表现,却只顾得埋怨他们的老师和,母亲没有教育好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也要负着很大的责任。一味地要求,却没有真正耐心地听一听他们自己的声音,现在是适得其反。

    刘启正在感慨着,刘彘这时从屋内走了出来,左右晃动着身子活动活动筋骨。这才发现刘启居然坐在了院中,兴奋地一边喊着父皇,一边摇头晃脑地飞奔跑来,一屁股坐到了刘启的腿上,顺便用手扯了扯刘启的胡子。

    王娡连忙想去制止刘彘,被刘启给阻挡了。他望着稚嫩的刘彘问道:“小彘儿,父皇问你哈,你刚才读的是什么书啊?”

    刘彘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禀父皇,彘儿刚才看的是《孙子兵书》。这本书老有趣了,都读好几遍了。”

    小小年纪读兵书,刘启好奇地问道:“《孙子兵书》?那小彘儿,你读《孙子兵书》学到了一些什么好东西啊?你也来教教父皇怎样?”

    刘彘很大方,表演欲望很强,得意地说道:“好啊,没问题,父皇您可要听仔细了。孙子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父皇,您可知道讲的什么意思吗?”

    王娡看着刘彘越来越“过分”,急着插嘴道:“彘儿不得放肆,胆子不小,还真敢教起父皇来了!你父皇博学,一肚子学问,就你学的这点东西还能拿出来在父皇面前卖弄?赶紧给我下来一边玩去。”

    刘启为这七岁多的彘儿这好记性而惊奇,正在兴头上,他对着刘彘说道:“彘儿别听你母妃的,父皇今天就想当彘儿的学生。彘儿老师,你就告诉父皇,刚才孙武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啊?”

    有了父皇的肯定,刘彘嘚瑟了起来。他不忘先伸出舌头对着王娡来了一个鬼脸,才一本正经地解释起来。

    看着这“胆大包天”的彘儿,刘启想起了王娡刚说过的话,他问刘彘道:“小彘儿,你懂得这么多,将来想做什么呀?父皇看你喜欢读兵书,那做个大将军怎么样?那可是威风着呐,可以指挥千军万马。”

    果真如王娡所说,刘彘有着自己的想法,丝毫没有要顺着父皇的意思。他摇着头说道:“禀父皇,孩儿不想当大将军,孩儿还想做更多的事情。”

    刘启笑道:“那好,咱彘儿不做大将军,那彘儿想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刘彘睁着他明亮的眼睛,恰有其事般说道:“禀父皇,孩儿看父皇很辛苦,想替父皇分忧。所以孩儿将来长大了,想做父皇希望孩儿做的事情,也想做父皇没有做完的事情,更想做父皇想做但没有去做的事情。”

    “啊,童言无忌。”刘启一惊。

    自己毕生的理想只有窦婴一个人知道,就连王娡都不清楚。那就只能说明,彘儿刚说的这番话真是他自己所想的。难道说,这就是王娡口中彘儿的自我成长?难道说,彘儿就是当时父皇给自己最好的回应吗?刘启心里胡乱地猜测着。

    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止痛神药,七国之乱过去又七年之后,整个汉王朝已经彻底地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近年风调雨顺,整个朝廷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更有一些文臣开始提议让史官记录这“文景盛世”了。刘启虽心里并不认同,但也不想毁了他们的好意,就当是默认了。

    朝堂上无所事事,退朝后还是如此。奉行清静恭俭的刘启独自呆在书房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七年间,朝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知道,他心中的宏伟大业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一步。他捋了捋有些发白的胡须,深叹了一口气,这么喜人的成绩还不足以让他的内心真正高兴起来。

    边境的密报持续送来。那匈奴军臣单于绝非等闲之辈,又有中行悦全力辅佐,现在匈奴几年前完全控制西域的战果也体现出来了优势。在汉王朝韬光养晦,潜心发展的时候,匈奴也采取了几乎同样的政策,其国力也在迅猛地增长。

    几年前,刘启利用中行悦敲山震虎,的确唬住了军臣单于,让其误认为汉王朝已非常强大。但是计谋的弊端就是,军臣单于也开始厉兵秣马、卧薪尝胆,沉静下来积蓄力量。这不是最理想的此消彼长,而是汉匈协同前行,只看谁能跑得更快。因此,将来汉王朝需要面对的匈奴也不可同日而语,必然比现在还要强大得多。

    华夏大地上不能同时容下两只猛虎,而两虎相争必死一只。现在汉匈两国都在跟时间赛跑,谁都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称霸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谁都不能犯任何大的错误,如若不然,这错误将可能放大到被对手轻易击垮,也可能因此导致帝国的倾覆。

    更加让刘启揪心的是,自己已经四十有余,身体的状况还在下降,这点他比太医令都清楚。现在与匈奴互拼发展,最终获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他已经不太指望能在自己手中完成了。他理性的认为,自己真的需要一个强大的继承者,这样才能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刘启时常会想起当时刘彘说过的一番话。他不想自己再次发生判断失误,他的内心在煎熬着,这种煎熬只能是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着。

第六十一回:刘彘乖巧天赋异禀 刘启思考改立太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