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教书育人菩提祖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荒神仙还有地星的古人,对于的信义和诚信堪称是一种执拗,有时候甚至有些迂腐和可笑,比如诗仙李白曾经在诗中写过一句‘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讲的就是一个信义无比的真实例子。
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少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
男子就在那里痴痴的等,因为他们约定了见面的地方,既然约定了那么就一定要等,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
然而河水上涨,很快浪头湍急,那男子坚守信义仍然不走,竟然抱着柱子继续等候,最终,淹死在了河中。
这就是长存抱柱信的来历。
很多读诗的人一时不明就里,很可能会愤恨那个女子的失约,然而李白诗中接着写了下一句,叫做岂上望夫台。
原来那个女子是被家中阻拦,所以才无法在约定时间到达桥边,等到男子死讯传来之时,女子刚烈的拒绝了家中安排,从此日日登上河边一个石台,望着男子淹死的地方默默守护,最终,绝食而死。
这便是古人的信义,是诗文明确写着的东西,不是传说,乃是实情。
这样的实情,在古代地星华夏遍地皆是,比如,
有个人出门闯荡,因为盘缠和本钱不足只能向好朋友借钱,古代远行,很可能一走就是几十年,也许再见面时,朋友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为了约定信义,那个借钱的砸断了一块瓦片,其中一半自己拿着,另一半给朋友拿着,言称将来如果发达,只要见到瓦片必然回馈。
结果真的几十年一去不复返,原因是在异地发达了,而借钱给他的朋友老病而死,家道也慢慢中落下来,最后一个孤儿活不下去,拿着瓦片千里迢迢去找那个人,见面之后,没有什么翻脸不认人的剧情,仅仅是拿出瓦片一对,立马就当成自己的孩子好好养育。
他离开几十年,其实根本不认识朋友后来生出的孩子,只因为一个瓦片,就遵守当初的约定。
这些故事都不是传说,而是真真正正史书上有的事情,由于这种事情实在太多,华夏民间因之多了无数玄奇一类的典故。
比如,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张元伯与范巨卿的故事。
范巨卿(汉明帝时楚州山阳人)在赶考途中与张元伯(汝州南城人)两人情意相投,结为兄弟。
两人分开之时,正是重阳佳节,范巨卿因老母早逝,遂与张元伯相约来年重阳,拜见张元伯母亲。
张元伯说,到时候他会杀鸡,置饭,做菜,用来款待,恭候范巨卿的到来,然后二人洒泪而别。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重阳,这一日,张元伯一切准备就绪,便站立庄门守望。
候至三更时分,隐隐见黑影中有一个人自远处而来。
到得跟前,张元伯认得此人正是范巨卿,张元伯大喜过望,带范巨卿入了草堂,取了做好的鸡和做好的饭菜,再取来酒,邀请范巨卿入座。
第三百零一章 教书育人菩提祖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