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异世霸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入寺静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材高大、貌相刚毅的国师空鉴,轻诵佛号,双手合十道:“陛下,臣昨日收到师兄一封信,说及一事,特来求陛下恩准!”

    “国师请讲!”

    “空澈师兄说,前些日子,在大出云寺遇一有佛缘之人,慧根通灵!我师兄禅机神妙,独具慧眼,称此人是大唐福泽之人,万不该错过,想收其为俗家弟子,入门三年,可弘扬我无上佛法,更难护佑大唐福泽。所以特来求陛下恩准!”

    赵乾元嘴角不易察觉的一勾。

    “不知道国师所说何人?”

    “此人乃是当朝九州侯张舟!”

    满朝哗然,跪在地上的庞唯言忙道:“陛下,张舟身有大罪,怎么可以污了大出云寺的清净!”

    “无妨,放下屠刀,即可成佛!谁能无罪无错?再说,此子福缘深厚,其罪其过,并不会遮掩其为大唐带来的福泽气运!此子在南十州有过失,却救活了百姓无数!就看得出孰轻孰重!”

    意思很明了,这个张舟是牵扯着大唐的福运之人,有错事,却更有福泽,谁敢判他有罪入狱!你想毁了大唐的福运不成?上纲上线的事,大家都可以来,就看谁的话题更高大上了!

    张舟心里清楚,自己写信给空澈大师求助,这应该就是老和尚出手保护自己的手段,这理由妙不可言啊!真想搂着空澈老和尚在他脑门上亲几口!

    “陛下,臣的师兄还提及了一些关于苏惠二州的事!”

    “哦,不知道空澈大师信上说了什么?”

    “师兄在信上说,张舟不但邀请诸多江湖义士,一同为国分忧,前后共筹救济粮食几十万担,还在苏州码头煎熬二十余天,疏散难民十几万!最终心脉受损,累晕在码头。流民念其操劳,有立生祠之举,都说大唐出此良将,是陛下之福!”

    赵乾元看看蒋巨,又看看那些告发张舟的言官,沉声说道:“平王也曾这样说过,空澈大师信上也是如此说,看来不会有假!你们这些人的诉状为什么只字未提?”

    无人敢搭话!空鉴则补充道:“陛下,师兄着重提及,张舟心脉折损严重,恐怕已经不适合再过度操劳,应静修为善,不为其它,只为保我大唐福运长久!”

    张舟没有起身,恭敬一拜,接话道:“陛下,臣太年轻,入京一年,风波不断,屡受构陷,身心俱疲,这样下去,臣真的怕熬不住几年!个人荣辱是小,万一真的误了国运福泽是大!臣已下定决心,请辞所有官职爵位!好好反思过失,如他日能成熟稳妥,而陛下不弃,再为国躬身效力!愿天佑大唐,国泰民安!”

    赵乾元这才意识到,下面的张舟,还是一个刚过二十来岁的小家伙,不由心生愧疚之意。

    国师的话,他不能说信,但也不敢用国家福运之事去赌!

    语气和蔼道:“这次苏州之事,你做的不错,虽然失于鲁莽,但毕竟是忠心为国!空澈大师说你需要静养,而你也去意坚决,朕不为难你!允许你辞去现在官职,但九州侯爵位不变,另擢升为四品上同安抚将军!去大出云寺修禅静养一段时间,也好反思自己的不足,等恢复好了,再回来为国任事!”

    同安抚将军,挂虚职,不任事,这也是在不养闲人的大唐军中独一份。

    赵琪瑛想说话,却被赵乾元制止!赵乾元看看蒋巨等人,冷冷道:“平王,南十州富户抗捐之事,由你彻查!我倒是看看谁在保护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

    赵乾元再次单独召见了张舟。

    “朕知道你有怨气,但也希望你理解,朕有太多不得已的地方!”

    “陛下,臣年轻,有时候想的不周全,的确有错,陛下要维护整个大唐江山的安稳,还要安抚臣,臣真是感激涕零,更愧不敢当!”

    “你起来说话吧!这次让你去大出云寺,还有两件事,要你顺路办一下!”

    张舟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也不敢拒绝。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更是荣幸!”

    “琳琅公主,在南方巡察,出了一点状况,现在人在大出云寺,具体情况,朕也所知不多,只希望你去照顾好公主!至于另一件事,我会给你一道密旨,你领旨即知!”

    张舟点点头,再次跪地领旨,赵乾元又道:“你送来的地毯,朕和皇后都很喜欢,还有张舒和也来了奏报,一是对你提供的情报很满意,二是对你也极有维护之意!这些功劳和辛苦朕都记得,只是让西南之事耽误了对你的赏赐,南方富户之事也有些搅局,朕反复思量,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封赏,却又不想寒了你的心!朕就给你两样东西,一是,你的侯府即将完工,臣给你亲笔匾额,第二,这把金刀,朕赐给你!也算做些补偿!”

    话完让太监送给张舟一个精美的木匣!

    “这御赐金刀,本朝只有两把,一把给了大柱国,第二把现在赐给你,再有四品以下的官员枉法,或者为富不仁的富户,只要证据确凿,你直接砍了就是!”

    不管是题匾额,还是赐金刀,都是荣宠之极!连注重实际的张舟也有些激动和兴奋,连声谢恩!

    关于这次西南之乱和南十州危情的讨论和定责,朝堂上各派之间的攻伐,在年后就开始了,但因为韩述等人都死在乌州,牟林也下落不明,估计难有生机。对当时情形有发言权的官员,自杀的,被杀的,都没有了,而裴元昭和靖王在奏报中,只说平叛事宜,别的事所知不详。彼此间的攻伐也更多的演变成了借题发挥,甚至捕风捉影。

    至于赵琪瑞逃到德州一事,到是提及不多,赵乾元也没有过多斥责。

    赵乾元最后也不得不终止这个讨论,处理了西南诸州几个办事不利的官员,草草淡化了结了此

第112章 入寺静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