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连续干旱的影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陕西已经是第四年的连续干旱了,这种干旱在黄土高原尤为严重。..org价格低廉的抽水机,只能抽取水位高的地下水,在黄土高原毫无用武之地。许多以前的小河流早已经断流。

    中国城池的选址,其实是人类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在钻井困难的古代,大量人群的集中生存,对水源的依赖是第一位的。这些水源是日常人畜饮水的保障。

    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城池选址,就是因为河流的变迁,人口的多寡,小范围的变动。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每个人每天生活用水五斤,那么一千人的用水,紧靠水井就很难满足。必定古代水井很浅,单日连续取水量受到限制。所以人类从最早建造城池,就必须选择离河流很近的地方。既要防御洪水,又要有足够的水源。

    这一切在人口稀少的时代,人类有足够的选择自由度。随着大明的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自然会从这些较大的河流附近,向水源更小的地方分散。这样水源条件差异就很大。如果没有持续的干旱,大明帝国的被统治阶级,还很少有造反念头。

    抽水机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抽水机只能在平原地带和河流附近普及。..org大明流民首义的地点,就是黄土高原附近。

    到了崇祯二年五月,西起兰州,东到达开封,整个北方再一次干旱严重。灾情最严重的,就是黄土高原。这里正是大明原本历史上重多流民起义的发源地。各个县城周围,河流还有水。偏远的乡村,河流断流,水井干枯。

    由于文人较少关心此类天象,留下的记载很少。再加历史上即将开启惨烈的战争,以至于后世对此时的人口数量有极大的争议。

    在原有历史上,黄土高原就是军户占比极高,这里的流民起义很自然就和逃亡军户,闹饷军户合流。

    深知后世历史,又深处历史进程之中。崇祯开发的钻井机在北直隶展露了数量优势。千余台钻井机,分散在北直隶一带。每天要钻出出水的水井3000余眼。以每台水井保障百亩左右农田,每天就可以保障三千倾。再加上去年已经成孔的水井,到春耕开始前,整个皇庄水井布置完成。

    随后李凤翔的钻井公司又接受其他人的打井需要。今年的钻井机外来需求仍然不多,刘文忠的抽水机大量生产,单日生产能力早已达到300台。去年生产了一万多台,而今年单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千台以上。整个皇庄的第一步水井计划完成后,最终加上去年的水井,五万多倾的北直隶皇庄,合计有农田水井48830眼。仅抽水机一项,就耗银近二十万两。

    其他地方的抽水机销售,比去年好点。没有人愿意为佃户进行水井投资。

    一直到六月二十三,经常大雨。北方很多地方降雨,旱情缓解。雨还得太晚了,如果早一个月,还可以种些成熟期短的农作物。此时距离秋收不足两个月。北直隶一带补种已经为时太晚。好在北直隶一带河流湖泊众多。真正影响最大的,是黄土高原和山西北部。
<

第八章 连续干旱的影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