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的朝政格局形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在皇极殿,增选大学士的议论渐入**。闪舞小说网..org此时六部尚书,分别是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刑部尚书韩继思,吏部尚书王用永光,礼部尚书何如宠,工部尚书张凤翔。这和原本历史上稍有差别。 此次大朝会,增选五名大学士,这六个人的机会最大。大明帝国的庭推,其实很讲究排资论辈。崇祯在位后,偶尔有抓阄决定入阁的大学士人选。吸收后世记忆之后,崇祯明白,稳定的内阁和六部非常重要。目前朝堂之上,这些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单就个人党争之时的人品而言,都是比那些拉帮结派的要好上许多。 而在原来历史上,己巳之变,不仅仅是武将死亡甚多,中低级文官死亡甚多。受袁崇焕一案的影响和牵连,朝堂高管罢免,入狱,被斩者人数众多。从此之后,大明朝堂之上,执政能力大幅度下降。 崇祯继位时,毕竟只有十六周岁。所以早期做出的决定,多有急功近利之举。 在此次正式庭推之前,朝堂经过多次争吵,最终决定了十人大名单。另有申用懋,李邦华,徐光启,周延儒,温体仁五人进入推举名单。 由于崇祯下诏之后,内阁大学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被政敌无辜弹劾。因此这次的庭推,众人非常慎重。再加上南京六部人员即将回到京城,因此上在崇祯的旁观下,大家都有点深思。 最终形成的内阁大学士名单是,王在晋,王永光,毕自严,何如宠,韩继思五人。 这样又形成六部尚书的空缺,仍然是庭推。崇祯此时说到:"六部尚书,职位紧要。此次只推举尚书人选,不直接推举具体的各部尚书。具体到那个部担任尚书,由内阁指派。内阁以后实行投票制,内阁首辅有三票,次辅有两票,其他大学士一票,合计十二票。如果众臣附议,就明发圣旨形成惯例。" 众臣附议。于是各部尚书的具体任用权收到内阁。内阁议事也形成投票制度。 最终申用懋,李邦华,徐光启,周延儒,温体仁成为尚书人选。大明这时候很讲究排资论辈。尤其是内阁和六部。崇祯的一番小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内阁的具体排名,后面诸位在短时间内,有同等投票权。而不直接推举各部尚书,是需要在任用尚书时,避免尚书不通晓本部事务。 第二天,内阁研究后,报崇祯之后,下了圣旨。以申用懋为吏部尚书,李邦华为兵部尚书,温体仁为户部尚书,周延儒为礼部尚书,徐光启为工部尚书,改张凤翔为刑部尚书。 各位看过史书,未必能明白何为忠臣,何为佞臣。其实在古代,相权和皇权一直是对立的。而在修史的人眼中,一味的顺从皇帝,就是佞臣。而反对皇权的,就是忠臣。和皇帝本身的才能无关。第19章 新的朝政格局形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