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建虏在旱灾中选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小冰河时期早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严重干旱一直在扩大。不是没有雨,而是降雨量在很多地方很少。旱灾地域也在慢慢扩大。

    北直隶自从进入夏季以后,始终没有大的降雨。好在北直隶湖泊,河流众多,此时白洋淀等水位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北直隶受到的影响不是非常大。

    整个蒙古草原的旱灾也严重,只是人口总数有限,迁徙的生存方式也可以找到河流上游,对牧民而言,旱灾要比雪灾容易抵御。

    辽东的旱灾,比黄土高原的旱灾还要早数年。好在辽东此时人口规模已经大幅度下降。辽东汉人一部分逃亡到东江镇的沿海岛屿,小部分逃亡到登莱,大部分被努尔哈赤屠杀。此时留在辽东的汉人数量远低于数年前。

    去年准备抢掠大明,结果没抢到多少粮食。建虏此时粮食紧缺。当旱灾影响到建虏的春耕之后,建虏的粮食缺口更大。

    五月十二日开始,四大贝勒就召集中高层将领,不断研究如何弥补粮食缺口。辽东本就是一年一熟,如果春耕顺利,建虏的处境要稍好一点。可现在的天气,让四大贝勒回想起数年前辽东米价一度涨到一石米八两银子以上。

    建虏多年来,每年都有征战。建虏原本四面皆敌。西面是蒙古诸部落,南面与大明相接,现在拿下辽东后,又与朝鲜相邻。建虏曾因为粮食短缺,大量杀伤汉人。而征战的目的,就是抢掠粮食。

    虽说辽东也有不少河流,但水利设施已经残破。冬季进入大明抢掠,联军死亡人数达到一万四千人(返回辽东后仍有人死亡),抢到的粮食并不多。

    这场军事失利,使建虏的处境很糟糕。周边唯一可以轻松抢掠的就剩下朝鲜了。朝鲜大约五月开始夏收,持续一个月左右。古代没有足够的农业设备,收割,脱粒,晾晒全部要靠人力或少量的牛马。

    阿敏,虽说在抢掠大明时损失惨重。不过相比起原本历史上被圈禁,处境好很多。数年前,阿敏和岳托曾征伐朝鲜。因此主张派两万多八旗兵抢掠朝鲜。

    代善,与岳托的父子关系已经有缓和。主张去年留守的部队出征朝鲜。

    莽古尔泰,是去年出征的三大贝勒中战果最好的,因此主张自己领兵出征朝鲜。

    皇太极考虑到库存粮食缺口极大,最终决定再次联合蒙古部落,共同出兵五万,出征朝鲜。这样可以减少粮食转运中的消耗。..org

    蒙古的骑兵到达盛京时,已经六月初七了。这样五万兵丁,加上随军的民夫三万,号称十二万人,从盛京向鸭绿江行军。

    由于大明已经放弃宁锦防线,对这次建虏的行军,一开始一无所知。大明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东江镇。由于数年前建虏曾在陆地上战胜东江镇,此时东江镇面临建虏大军,只能将情报送回京城。

    崇祯得知建虏出征朝鲜,已经是八月十六了。考虑到军事情报的时间差,崇祯否决了出兵攻击建虏。

 

第25章 建虏在旱灾中选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