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今生相伴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人在车中前后坐着,谢自然伸出双手,放在薛涛背心,上下轻抚,缓缓运功。
“姐姐我们能说话吗?”
“能!”
“姐姐之后,要到哪里去?”
“还没想呢!”
“成都府,还回去吗?”
“我想会的,心里还想着仙儿姐妹,而且无论在哪儿,等妹妹回去了,我也定要去看你的!”
“好,那姐姐且去□□,若听我有一日回了去,就去浣花溪畔找我。”
“不回都督府了?”
“怕是不回了,想求告大人,脱了这身子去。”
“好!”
……
午后。
于禁在队伍最前,转下一个山丘,只见前方一个岔路,众人来到路口处,于禁回头叫停。
后面谢自然轻声一叹,薛涛从车帘向前望去,都知道这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于禁看看地图,三辆马车缓缓起步,却少了些许蹄声。
谢自然勒马站在这边,只见车窗中薛涛伸出素手,轻轻摆动良久,那一行人声渐遥,沙尘起处,再也看不清了。
车中马上,想到从此一别再见无期,终不免双双落下泪来。
至此,大唐贞元年间,这两个最堪赞叹传颂的奇女子,这段相遇相知,告一段落。
此行之后,谢自然这一生,于成都府再未常驻,与薛涛虽然还有会晤,但也是小聚即别。
薛涛孤身前去松州,被将士们尊重照料,平安无虞。因薛涛待人温婉良善,又得当地百姓爱戴,生活中多加呵护。但边疆艰难困苦,冷雨凄风终究难免,松州今有薛涛铜像,体态丰腴,面色闲适,那一定不是她当年的样子。
经此一事,薛涛心有所感,约一年后得韦皋召回,从此洗心革面,淡泊示人,文风愈加清峻。后脱去乐籍,移居浣花溪畔,筵席之余,与文人墨客交流唱和。三月后思念孔雀,得韦皋准许,移来相伴度日。
因浣花溪有万里桥,而薛涛住处又多种枇杷树,诗人王建作了一首《寄蜀中薛涛校书》,被广为传颂: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于是从此薛涛又多了一个雅号,是为扫眉才子。
孔雀到此之后,喜饮浣花溪水,薛涛心知有异,遂以此水做浆,改进造纸工艺,制成了千古留香的薛涛笺。此笺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正史还是野史,评价都是极高,当年甚至曾用于国书,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薛涛身边孔雀相随,日夕以诗文度日,终身未
第84章 今生相伴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