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侠之我能看到好感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篇 第31章 怀璧其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后来秦王统一天下,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着皇权与地位。卞和与他的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华玉文化。

    还有一种说法是: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于湖北南漳巡检镇金镶坪村,距县城78公里。“玉印岩”坐北朝南,岩深11米,宽15米,高10米,岩之南面隔河对岸有个尖顶圆形山包,名“凤凰台”。先秦文献记载,公元前700多年,“玉印岩”附近住着一个石匠的后代叫卞和。卞和上山下地劳动时,常见一对凤凰落在凤凰台上,鸣叫三声之后,或飞入岩中,或高翔北去。卞和听人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也听爷爷讲过石头的类型和宝石的特征,于是,他仔细观察凤凰入洞的动向,终于发现凤凰从千山万水之外衔朱砂在此填玉,卞和便将一块与周围不同的石头凿取抱回让爷爷看,爷爷惊叫地说:“这是一宝石。”全家商议把它献给楚王,让楚国声名远扬。然而一次、二次献宝,都被玉尹说成顽石,以欺君之罪先后被楚厉王、楚武王下令刖去了他的双足。第三次献玉感动了楚文王,文王令玉工剖璞得玉,命名为“和氏璧”,封和为零(陵)阳侯,卞和不受,说:“宝玉面世,吾愿足矣。”这一稀世珍宝,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神州大地上演绎出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诸如:“赤山宴会张仪蒙冤”、“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其制为“传国玉玺”等[1]

    历史记载编辑

    西汉刘向《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

    习文昭手绘传国玉玺(据说是王莽时期的帝王玉印)

    习文昭手绘传国玉玺(据说是王莽时期的帝王玉印)

    秦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历史沿革编辑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

第10篇 第31章 怀璧其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