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圣德老人卖余粮 不写条子不过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挣着口袋一个用插子插起高粮往里装。口袋里原先是多少,再装上多少。队长给他提着放到磅秤上,那个发熊的工作人员说“三十五斤整。”说着就要给开条子。 队长对他说“同志,这条子就免了吧,这是俺队社员对国家的一点心意。就麻烦你一下,写一个说明纸儿,就说王家沟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王圣德献爱国粮三十五斤整。你要是答应了,他回家睡觉也睡得甜了,吃饭也吃得香了。” 圣德老人也在一旁求告“同志,行行好吧!我今年七十五了,属大龙的,不信你就问问大家。求求你啦!” 粮管所的工作人员也不好意思再推辞,就上了办公室找他的领导去了。 不一会儿,他领着一个人来到了队长和王圣德面前。这个人就是粮管所的主任。他对他们说“国家的粮食政策暂时没有要求社员无偿献粮,卖余粮也是必须要自愿。大爷的这种爱国心情,这种爱国思想是值得表扬的,我们很感动。可是对不起,我们只能照价收购。” 干费了半天事,磨了半天牙,一点作用也没起。王圣德的三十五斤高粱还是被那个工作人员写了条子,他垂头丧气地拿着条子去领了钱。不过,王圣德捐献爱国粮的事却被传为美谈。 王圣德做这些事是真心实意很有分寸的,他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故意作秀。熟悉他的人都了解他的心。要不然,队长怎么会在粮管所里为他抱不平,为他求情。在工地里找王学奎想办法鼓励他呢? 王学奎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圣德老人谈想法。他听了垒堰组的组长介绍,又听了圣德老人多要了工分儿就不好意思多干活了的话。追问干了活儿不给工分儿行不行时,被圣德老人婉言批评了一顿。他虽然挨了批评,却马上从他的话里总结出了这是“各尽所能,按需所取。”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在场的其他人一听到这个总结,马上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圣德老人在粮管所里卖余粮的传奇故事。 结语 余粮一口袋,不称倒进仓。 人家不欠情,气得找队长。 队长抱不平,帮装红高粱。 过磅写条子,求情也不让。第六十九章 圣德老人卖余粮 不写条子不过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