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侠探传奇之长安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 太极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虎贲营众位将士一经刚才恶战,想起险些丢失城门,无不心悸。

    此刻长安城内人山人海,挤满官兵和百姓。

    林玉涵与林议、张厉三人进得城来,下马步行,正巧遇上刚才那对夫妇。

    那中年男子三十上下,粗眉大眼,身形硕壮,身着灰袍,走至林玉涵、林议、张厉三人跟前,抱拳道:“在下马千里,刚才多谢三位军爷舍身相救,才使我们脱离险境。三位救命大恩,我夫妻二人感激不尽,没齿难忘。”

    那少妇二十五六岁年纪,身形窈窕,杏眼桃腮,玉颜秀发,上身穿着藕丝琵琶雪白襦,下身摆了一袭草色连天碧绿裙,此刻左臂伤口已用布巾包扎,手抱婴孩走到林玉涵身前,噙泪道:“刚才若非公子舍命援手,只恐犬儿性命堪虞。小女子魏秋雁感谢公子大恩,此生无以为报!”

    夫妇二人欲要跪行大礼,林议父子急忙上前阻拦。

    林议道:“二位侠士行此大礼,我等愧不敢当!”

    林玉涵道:“我们都是大宋子民,危难之际,自当同仇敌忾,相互援手。”

    马千里道:“将军与公子爱民如子,侠肝义胆,令我等肃然起敬。”

    林议父子与张厉自报家门之后,闲谈一番。

    少刻,马千里、魏秋雁辞别三人,带着自己的人护送那些独轮车,载着药材远去。

    林议又命麾下的几名部将各带虎贲营兵士,连同长安厢军、民兵分守长安城各座城门,以备敌军袭城。

    林议府邸设在长安城朱雀街大雁塔附近,父子二人及张厉安排妥当,正欲返回林府,却见一名青年太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奔至三人面前。

    三人一怔,只听那名太监道:“奉皇上口谕,急召林将军、林公子和张将军到太极宫议事。”

    张厉问道:“议什么事?”

    那太监摇首道:“不知道,奴婢只是奉旨行事,还请三位军爷千万不要迟误。”说了转身先行而去。

    林玉涵向林议低声问道:“爹,难道刚才城门口发生的事被皇上知道了,现在皇上大怒,召我等前去议罪不成?”

    林议慰道:“你刚才没有听见那位公公说皇上召我们是去议事,不是议罪吗?不要怕,走吧。”

    张厉道:“即便皇上要治我们的罪,我们也无愧于心。”

    三人于是跟随那名太监向太极宫疾趋而来。

    长安城最早为隋朝都城,史称大兴城。唐朝立国之后,扩建城池,分为郭城、皇城、宫城。长安城宏伟壮丽,号称中国史上最大都城。唐末黄巢起义之时,农民军攻占长安,城池惨遭毁坏。五代十国及北宋年间,长安城池规模逐渐缩小。

    太极宫雄浑魁伟,隋唐之时便是君臣朝议之地。宫殿藻井中的浮雕图案按《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分布,黑白阴阳鱼互相缠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根互用,相辅相生。藻井下方正对丹墀,丹墀正中摆了一张黄金御案,案后放着帝王的九龙御座,御座后上方高悬一块金匾,用行书题了“阴阳相济”四个大字,匾下的屏风之上用篆书写了四百余字高深莫测的《黄帝阴符经》。两侧的朱梁上面镌着一副楹联,乃是:

    云游鹤鸣,醉看山外一轮明月;

    虎啸龙吟,聆听殿中两袖清风。

    大殿正中的地砖上放了三只巨大的方形青铜炭炉,一名太监用铁钳依次在三只炭炉内搅拌一阵,使其炉焰更烈,暖气愈盛。文武官员共计四十余人,分列两行,左行为首的是薛影,其后立着政事堂、三省、三司、六部、大理寺、御史台、谏院及关西各级文臣。右行为首的是封续,其后立着三衙、枢府及关西各级武将。林议、张厉、林玉涵三人姗姗迟来,悄悄入殿,依次排在左侧武官最末处。..org

    殿内阴气沉沉,一片死寂。众臣眉头紧锁,鸦雀无声。

    过了一阵,袁和怀抱拂尘,挺身而出,朗声高喝:“皇上驾到!”随着喝声,宋皇身着戎装,脚踏龙靴,快步疾趋,威风凛凛,立于丹墀之上。

    众臣齐身跪地,山呼万岁。

    宋皇正色道:“众卿平身。”

    众臣起身,袁和向殿门两名太监挥手示意,令其关闭殿门。殿中一时更为阴森,只有炉火在炭炉之中噼啪噼啪响动,不知嘀咕什么。

    宋皇俯视群臣一眼,问道:“林议来了吗?”

    林议出班,躬身回道:“微臣在。”

    宋皇道:“林卿,你刚才在金光门御敌,对敌情甚为了解,现在请你将眼下的形势说给诸位臣工听听。”

    林玉涵听到这里,心中忖道:“原来皇上不是前来兴师问罪的。”想至于此,心头顿时缓了一口气。

    “遵旨!”林议应声,上前几步,走到中间,转身面对群臣,朗声道:“目前草原八部的前锋部队约五千余人已在金光门外十里处安营扎寨,萧沫二十万大军正兼程赶来,眼下长安受困,已成累卵之势。”

    此言一出,众臣悚然。

    宋皇环视众臣一眼,厉声道:“关西素来太平无事,此间突然杀出来二十万草原大军,真是出人意料啊。诸位臣工,敌军来势如此凶猛,我们应当如何御敌啊?”

    众臣一颤,久久默语。

    宋皇见众人垂首不语,嘴角一咧,哼了一声,下了丹墀,走到一只炭炉面前,拿起铁钳,掏了掏炭火,盯着炉中熊熊的烈焰,面色一沉,冷冷道:“你们平时不都是口如悬河、滔滔不绝的吗?怎么在这个紧要的节骨眼上都成哑巴啦?你们都想不到办法,是吗?你们心里是不是都在盘算着枭了朕的首级送往敌营卖主求荣、投敌叛国啊?”

    众臣闻言,惶恐万分,齐身跪地,异口同声道:“臣等不敢!”

    宋皇见他们跪了黑压压的一片,冷峻道:“起来,起来!你们都这样跪着,又成何体统啊?”

    众臣仓惶起身,垂首默然。

    宋皇的声音仍在殿中回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倘若大宋一灭,你们绝大多数官员一样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别打量着有什么荣华富贵在等着你们。”话音一落,啪地一声,宋皇将手中的铁钳沉重地扔在地上,震得众臣心里发怵。袁和急忙上前几步,将铁钳轻轻地拾了起来。

    良久,位于薛影身后的兵部尚书孙鉴盯了一眼怒气正盛的宋皇,出列奏道:“以臣愚见,眼下草原八部尚未对长安形成合围之势,大家可集中城中所有的将士誓死保护皇上从东面的城门杀出。”

    宋皇终于听到有人发言,瞥了一眼孙鉴,问道:“你的意思是……撤?”

    “回皇上,正是此意。”孙鉴的回话有些颤抖。

    宋皇十指交错,未置可否。

    封续冷笑一声,道:“孙尚书真是高见啊!草原八部的骑兵擅长奔袭,况且关西之地,一马平川,有利于他们的骑兵纵横驰骋。就算我等能够顺利保护皇上从东面城门出逃,我想不久之后也会被他们追上。一旦兵戎相见,我们便会失去城池的有利地形,无险可守,到时只有束手待毙了。”

    林玉涵曾听爹爹与张厉提起兵部尚书孙鉴是主战派,封续是主和派,二人在朝野拉帮结派,相互内斗多年。党争内耗,历朝历代,绵绵不绝,亦非异事。

    薛影寿眉一沉,倏地转身对孙鉴厉声道:“孙尚书,就算我等君臣侥幸逃脱,那城中的数万黎民又怎么办呢?难道全部弃之不顾?草原军可是杀人不眨眼的虎狼之师啊,一旦长安城破,城中百姓必遭屠杀,到时一定会生灵涂炭,血流成河。..org倘若如此行事,那我等君臣必遭史书重谴,后人唾骂。孙鉴,你想让我们大家都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言及于此,转身面向宋皇,道:“皇上,老臣认为孙尚书此言甚是不妥,请皇上明鉴。”

    宋皇听到这里,微微点头。

    孙鉴连遭两人驳斥,大吃一惊,脸色惨白,急忙跪倒于地,对宋皇道:“微臣愚钝,考虑不周,请皇上降罪!”

    宋皇平和地道:“这次朝议,言者无罪。孙卿平身。”

    孙鉴面颊汗珠晶莹,颤声道:“谢皇上!”狼狈不堪,起身回列。

    宋皇转首向封续道:“封卿,那你认为眼下应当如何是好呢?”

    封续思索片刻,道:“微臣以为,眼下敌军压境,我们寡难敌众,应当依旧采取以和为上的策略,派出使臣斡旋,与其讲和。”他话音刚落,他身后的一名官员不假思索,立马随声附和道:“封太尉此计甚是妥当,微臣附议。”又有几名官员连声赞好。

    宋皇右肘撑在左臂之上,伸出拇食二指钳住下颌,掂掇道:“议和?这倒是个办法!难道就没有其他法子了么?”眼珠一轮,斜乜林议一眼,问道:“林卿,你的意见呢?”

    林议喘了一口气,铿然奏道:“皇上,微臣以为,议和只有死路一条。因为

第六回 太极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