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大婚(4千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董鄂齐世也对这位外孙女婿很满意。 比起他当年,这位外孙女婿运气极好,深得皇上宠信,晋升速度飞快。 还不到二十岁便已做到了都统的位置,估计不到三十岁便能做步军统领,比隆科多当年还快。 比他更不知幸运了多少。 他这辈子就是个官迷,故此对这个外孙女婿格外赞叹。 瞅着九爷的面色不好,便一个劲儿的跟闺女唠叨,可不能把这个小青年给放跑了。 董鄂瑾无语的朝他爹翻了个白眼儿。 行了一辈子的武,虽已步入老年,仍旧精神矍铄,说话如洪钟般响亮,一身爽朗之气,因老年生活甚好,还很是健谈。 他这番说辞,瞬间就让她回想起当年。 他也是这么耳提面命的提醒她,甚至暴跳如雷的怒吼:敢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试试看!? 哎~ 董鄂瑾悠悠叹息,也没离亲爹,转身去闺女的院中悄悄准备的如何了。 …… 雍正八年二月,皇上命以敏亲王爱新觉罗允禟之女璟飒格格,下嫁纳兰揆方之子都统纳兰元普。 二月成婚,敏亲王女璟飒受封郡君,纳兰元普封多罗额驸。 成婚当日,百里红妆,几乎铺满整个紫禁城。 场面盛大绝无仅有,全城瞩目。 尤其九爷出手阔绰,见着有份,嫁娶之路上,摆满酒席。 整个紫禁城共沾喜悦,如同大赦般普天同庆。 怕影响夫妻感情,在董鄂瑾的强烈压制下,与九爷预先设想的入赘完全不同,纳兰元普并没有住进敏亲王府,而是在敏亲王府附近买了套宅子,小夫妻在此居住。 九爷虽抓心挠肝十分怨怼,却也不敢。 咬牙切齿的含着一泡热泪把宝贝闺女送出去了。 纳兰元普终于将璟飒郡君娶回府中。 新府的门槛上设有一个马鞍,马鞍下压着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新娘子要被新郎背着从上面跨过才能进入洞房。 来宾们起哄不已。 不败盖着盖头,笑容娇羞的抱紧了夫君的脖子,趴在他宽厚的背上,随着他稳健的步伐,步入洞房。 两人坐在喜床上,面向正南方天喜方位,行坐帐礼。 此礼又称为坐床,其本意缘于让远路迎来的新娘歇息一下,如今寓意为祈求多子。 更是缓解了下两人新婚当晚澎湃的心情。 不败因为生活优渥,事事顺遂,很多东西都太容易得到了,故此,也没什么事儿能让她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 连成婚也如此。 从定亲后到出嫁,她全都淡定的很,没有一丝紧张。闪舞小说网..org 直到这一刻,坐在床上…… 似乎才感觉到,她真的成婚了,真的要嫁给一个男人,而后跟他相亲相爱相守一生了。 突然觉得好不真实,可感受又如此的强烈清晰。 身上不自觉的散发着喜悦。 尤其是现在—— 他轻轻的挑起她的盖头。 她惊艳了他双眼的瞬间,雀跃舞动的烛火也衬得屋内温暖如春,对眼前这个男人的好感度当即飙升了许多。 他们男居左、女居右的坐在喜床上,一起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以寓意多生子嗣,繁衍万代。 喜娘在一旁笑容满面的问:“生不生?” 她虽未成婚过,却看过不少话本,对这一情节有着诸多印象,再看类似情节时已不再有那种激情澎湃的心情了。 可如今轮到了自己…… 她觉得自己的脸都红透了,比这屋内到处贴满的“囍”字还红。 微微低头,娇羞含笑的说“生”。 纳兰元普偏头,看着小妻子清纯娇媚的模样,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然后便是撒帐。 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再便是喝合卺酒。 两人交杯仰头引尽,纳兰元普十分照顾她,配合着她喝得慢了些,很享受这一刻。 他的心一直都是怦怦直跳的,打从敏亲王府接过她起,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现在更是热烈到了极点。 于此同时,有结发的夫妇在洞房外用满语唱起了《交祝歌》。 歌声温暖喜悦,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祝愿。 两人在幸福的祝福声中,吃了长寿面。 以求白头偕老,福寿绵长。 …… 敏亲王府和纳兰府的婚事过后,京城又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 一切皆跟怡亲王胤祥有关。 雍正七年时,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皇上命怡亲王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可到了雍正七年秋冬,怡亲王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 皇上令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在胤祥身边为其随时诊疗病情。 可胤祥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 尤其怡亲王甚是体贴仁厚,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直到雍正八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怡亲王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督理监修。 当时,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曾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这番话听来让人不胜感慨,怡亲王事业心之旺盛、责任心之强可见一斑。 皇上心疼怡亲王,二月时,先农坛的亲耕礼便没让怡亲王参加,而此前,他每年都参加。 如今真听了皇上的劝,也是身子骨实在不行了,下榻都困难。 三月,皇上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 怡亲王病后,皇上对他医祷备至。 而他为了宽慰皇上,旬月间必力疾入见。 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深厚至极。 可哪怕怡亲王再善良宽厚,又有皇上福泽庇佑,还是在如今雍正八年五月初四病故了,年仅四十四岁。 满朝文武唏嘘不已。 皇上更是悲痛至极。 让怡亲王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并写了许多诗词悼念。 因怡亲王对朝野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l帽l子王。 …… 然,就在此时,却有不长眼的人撞上来。 因皇上对怡亲王的厚爱过度,自怡亲王去世后起第461章 大婚(4千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