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异界至尊妖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头生舍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大殿的前方,放着一把高背椅和一张桌子,平时这里是皇帝的宝座,此时则变成了彦琮的讲法处。

    皇帝早已让侍中高元海站在宝座旁,侍候彦琮。

    彦琮走到讲座前,高元海连忙上前扶住彦琮,帮他上座。

    这个宝座对彦琮来说,还有些高。

    高元海已年过半百,须发飘动,彦琮却眉清目秀,年纪仅有十岁。

    这种场面如果不是在弘法的讲席上,一定会引得众人哑然失笑。

    彦琮坐在宝座上,面对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听众他毫无惧怕,神情自然,目光炯炯。

    开始讲经了,他那童稚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着。

    听讲人仰头相望,为彦琮的学识所震动。

    十六岁时,彦琮的父亲去世。

    彦琮回家居丧。

    他利用这段时间阅读经史子集等世典,和朝中的饱学之士相互来往。

    周灭齐后,佛教衰落。

    周武帝知道彦琮学识渊博,就把他请到宫内,和他谈论道家的玄理。

    彦琮佛、道、儒三教俱通。

    他给武帝讲的内容,很合武帝心思。

    武帝封他对通道观学士。

    彦琮此时虽然表面上与武帝论道教,可他在内心却依然奉佛典。

    他在外面穿俗人的衣服,里面却是僧人的服装,并改名为彦琮。

    周武帝大力宣扬道教,宣帝继承武帝的做法,大做道场,经常是通宵是通宵达旦地进行。

    彦琮因为详知家典籍,被请来主持道场。

    彦琮在谈论道教时,把佛法加进去讲授,使听众在不知不觉接受了佛法。

    周武帝灭佛,慧远在大殿上直言驳斥,僧稠等人则远避他乡,以求得保存实力,彦琮的做法是利用道教的外衣,来弘扬佛法。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翻译或宣讲佛经,本来就有用中国道家等玄理来解释的,现在彦琮把这种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是弘法的创举了。

    大象二年,隋文做了宰相,佛法稍有举起。

    后来,彦琮和昙延等一同奏请皇帝,继续剃发为僧。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信奉佛教,在京中设佛法讲席,四季不断。

    彦琮和薛道衡等人一起编写《内典文会集》,供人学法之用。彦琮又为僧人撰写唱导法,这种方法一直流传后代。

    开皇三年,隋文帝亲临道坛,看到的都是老子化胡度佛事的像,感到很奇怪。

    于是下令召集僧人、道士讨论此事。

    此时,彦琮参与了这次讨论,讨论还没有开始,道士们已经承认此事属于乌有。

    彦琮做了《辩教论》一文,指责道教的妖妄不可信。

    佛教从此又占据了上风。

    老子化胡之争,是中国历史佛道两教争正邪的关键问题。

    这件事在道教典籍《老子化胡经》中有记载。

    西晋时,道士王浮与僧人帛远争论佛道的正邪。

    王浮创出老子化胡之说,认为老子西入天竺变成佛,教化胡人成浮屠,佛教由此而产生。这是在佛道斗争中,道教借以排斥佛教的论据。

    在同一年,彦琮随文帝东巡。

    在东巡中,彦琮受到晋王杨广的礼遇。

    不久,在太原镇守的秦王请彦琮到太原去,与彦琮谈论佛教。

    在太原时,彦琮做了一个梦。

    梦里,彦琮看一个金人,身高三丈,拿着一个玻璃碗要送给他,说:“这碗里是酒,请你喝了。”

    彦琮跪着接过碗,对金人说:“承蒙赐我宝器。但酒是佛律所禁止的,所以我不敢喝。”

    醒来后,不明白梦里的事,等到秦王把他画的观音像给彦琮看,彦琮吃惊地发现像上的观音与自己梦中的神人完全一样。

    彦琮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梦中守律,那是观音在考验他。

    开皇十二年,文帝再次下诏让彦琮入京。

    后来让他掌管佛经翻译,住在大兴善寺。

    这时,晋王杨广在京中建日严寺,请彦琮做住持。

    朝庭上下的高官显贵大都前去拜见,聆听彦琮弘法,彦琮由此信心倍增。彦琮改变过去弘法采用过去翻译过来的佛典的做法,而是直接采用梵文佛经来传授,以便能使学法者领悟到佛理的真谛。

    仁寿初,文帝传旨,让彦琮把舍利子送到并州。

    当时并州由汉王镇守,汉王在城内建造寺庙和宝塔,以迎接舍利子的到来。

    彦琮送舍利子初到宝塔时,天空中阴云密布。

    到中午舍利子将要下葬时,云开日出,天地清朗,又有五色祥云环日。

    仁寿末年,文帝又让彦琮送舍利子到复州方乐寺,当时孝院已荒废,但地方宽阔,可以建造灵塔。

    彦琮让人除去荒草,准备建塔。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头生舍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