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命争三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 祸从口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背后不说人?

    你管不住别人的嘴但是你能管住自己的嘴,须知祸从口出。

    好语一句暖三冬,恶言一句三夏寒。

    陈家坝位于凯江沿岸的冲积小平原,南靠丘陵,北面凯江,面积上万亩,房屋沿路修建,密密麻麻。

    陈家坝村可考的历史有两百多年,祖先是殿青公,湖广填四川从赣省迁过来的,在这个沿着凯江的小平原上安了家。

    据说是“义门陈氏”。

    陈殿青一生养育了九个儿女,形成了陈家坝九个组,到2019年登记在户的有2539人,是个大村落。

    村里人大多为陈姓,吴姓和袁姓也不少,还有些其他的姓氏,大多为上门女婿留下的杰作。

    往上数个五六代,谁家不沾亲带故。

    同宗同源,位于“老房子”还有祖祠,里面供着殿青公和其他祖先的灵位。

    香火不绝。

    在陈宫小的时候,每逢春节前夕,跟着父亲上坟,还会去祖祠祭祀。

    村里有老人专门管着陈氏族谱,每年都要举行“祭祖”活动,好不热闹。

    这些年,倒是没那么热闹了,主要人多了,人心不齐,没有那种凝聚力,祭祖就慢慢变得没人去,也少人去。

    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杵着拐杖,站在祖祠旁,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后辈儿孙怎么能忘了老祖宗呢?

    我们可是“义门陈氏”呀!

    但这些都与陈宫无关,陈宫这般大的年轻人村里没有一两百也有八十,大多都在外工作,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对于祖辈留下的传统,说不上喜欢,但也不是很接受。

    唯一还在这般年龄大的人身上还能见着的传统,估计是他们父辈给他们取的名字中才能见着一二了。

    陈家是有辈份的,陈宫父亲属于“先”字辈,到了陈宫这一代,就是“立”字辈,在到下一代则是“品”字辈…

    比如陈宫以前班上的同村同学,有很多叫陈立什么,陈品什么,陈法什么。

    儿时的记忆中,从老人那里看过族谱,好像老祖宗当时排了二十个辈份,陈宫依稀记得前世、德、卓、大、云、元、宜、先、立、品、法、国、文、章、本……

    再往后,陈宫不记得了,可能拿着族谱,他才知道。

    从父亲的口中陈宫晓得自家属于“九房”,是四组的人。故而辈分比起其他几房、几组的人辈分都要大。

    陈宫有几个发小,有的比他小一辈,有的小两辈。

    挨临择近,并不是以年纪来论称呼,是以辈分来叫人。

    陈宫家位于村子南方山边,离山大约三百米。他家东北西三方各有一家邻居,南方则是一条马路。

    陈宫和位于房子北方那一家人男主人就是平辈,平日里碰见叫声哥,与陈宫过世的父亲岁数相差无几。

    其他两家,西方那一家是爷爷的最小的兄弟家,陈宫得尊称一声“爷和婆”,东方那家主人则是和父亲一个辈分。

    其实几家人都有血缘关系,一家没出五福,两家出了。但是那家有个大事小忙,陈宫家都是热心施于援手的,平常那家办个红白喜事,也是互相走动到在。

    这是祖辈们留下的传统,已有六七十年。

    远亲不如近邻嘛。

    打父亲过世后,陈宫很少在家里待,他并不关心自家的邻居关系。如果陈宫知道,他可能会早些给母亲继父说,让他们不要背后议论别人,这样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

46 祸从口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