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命争三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 一杯敬过往,原谅他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至于红包什么的,你看着拿,嘿嘿。

    “对了!”陈宫皱着眉头,又担心的问道:““烧契”要用的地基篱子(竹子编的屋基),编好了???”

    村里人过世后“烧契”,都会专门请人编“地基篱子”,这是必需也是不可少的东西,少了这个,地府阴间可不认你在那边“安家”,没得“屋基”你光烧了“房子”没用。

    这是规矩,更是习俗。

    以前院里谁过世,都是陈初在专门帮人编这个,他过世后好像没人专门帮人编这个东西了。

    陈宫怕他们不晓得这些,才会如此问。

    “你佑先叔在编,这个你放心!”堂大伯拍着陈宫的肩膀,点着头道,示意陈宫不要担心这些。

    “那要得!”放下心的陈宫,抿着嘴笑着。

    “嗯!”堂大伯转身离开,去处理其他的事情了。

    农村丧事繁稠,规矩颇多。每个地方都需要人来做,而有的事情不能直系亲人后辈来弄,也就是说幺爷爷那家人不能做,会犯忌讳。比如“举花圈”、“抬祭帐”、“烧坑”、“放开路火炮”、“撒买路钱”、“插过路香”还有就是这“挑旧衣物”了!

    陈宫很小的时候就帮着村里过世的人“举花圈”“抬祭帐”了,一个他是男孩胆子大,另一个就是他聪明讨喜,在人家眼里懂事,做事牢靠。

    陈宫肯定是不会说他答应那些人是因为红纸包的那几毛几块钱,而是说去“帮忙”,卖“人情”!

    葬礼在第二天清晨,天不亮,五点半左右就开始了,上百十号人在唢呐锣鼓声中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队伍拉着老长。

    陈宫背着一背篓的纸钱火炮,走在队伍最前面,走几步点一饼火炮,撒一把纸钱,村里的一个叔辈则在路边、路口插着三柱未点燃的红香。

    这叫“开路”,陈宫很荣幸的接下了这个拜托,院里实在是找不出其他不忌讳这些事的男人了,那个和蔼的堂大伯再次沼泽陈宫“商量”,陈宫依旧点头应下。

    幺爷爷的坟址选在陈宫太爷位于半山腰的坟旁,这是陈宫到了才知道,走在陈宫前面挑着一栏柴的人是“烧坑”的,他带的路。

    “烧坑”的得赶在棺椁、骨灰盒到之前把土坑烧热,主要是怕亡者在黄泉路上“冷”。

    等骨灰盒落尽闪着火星的土坑里,陈宫知道,葬礼基本就算结束了,在道士的吩咐下,陈宫跟着其它人双手捧着黄土撒在坑里,然后就被呵斥着下山。

    亲属们是不能看见死者坟头垒起这个过程的,不吉利!坟包得由抬棺人和道士一起垒。所以,亲属们往坑里撒一抔黄土,就被道士赶着下山了!

    还有一个说法“谁跑得越快,谁未来就越吉利和顺当!”,但是不能原路返回,得绕一下。

    道士的喝斥声好像长跑比赛的发令枪,一出口,引得男女老少四处乱串,纷纷往山下跑去。

    陈宫在下山人群的前方,虽然四肢很痛,但并影响他下山的速度,毕竟这下山的路他从小到大不知走了多少回。

    第二个回到幺爷家门口,陈宫往头上抹着“去晦酒”,看着那个蹲在门口喘着了的消瘦身影笑了,科儿跑路倒是力气十足。

    等人回来得差不多,坝坝宴就开席了。院里人还是挺自觉的,听着响动,自觉的来到桌旁,少有人要让人上门去喊。

    陈宫和强子莹莹两口子坐在桌,另外桌上还有强子的父母及读六年级的弟弟,还有个他们的朋友,陈宫并不认识。

    宴席开始了,大家动着筷子,推杯换盏。

    陈宫拿着纸杯,趁大家不注意朝着山头响着火炮声的方向,往地上淋了一排白酒。

    幺爷爷敬你一杯,我们从来都没有在一起喝过酒。。

    陈宫心里五味杂陈,然后释怀的扯起嘴角:人都死了,你还怨个什么劲?原谅他了!

    一杯泯恩仇,从此忘了这些父辈们的恩恩与怨怨!

58 一杯敬过往,原谅他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