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入红楼梦不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第十七章 配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打开食盒一看,里面放着枣泥酥、一口酥、茯苓饼、豌豆黄等素食糕点,探春喜的笑道:“到底是琮哥儿想的周全,连我都不忍心罚你了。”

    “罚我?”贾琮隐约有躺枪的感觉,“罚我做什么?”

    宝钗忙说道:“不是罚你,大家看你站了半天,怕你屈才,商量着让你作首红梅诗呢。”

    贾琮摇头苦笑道:“论诗才我连宝二哥都不如,更遑论诸位姐妹了,还是饶了我吧。”话音刚落,觉得身后笛子在动,回头看去,只见湘云说道:“我当是紫竹笛子,摸了摸竟是紫铜的。”说着明眸流盼,笑道:“你不作诗,也可以,就以红梅为题吹奏一曲。”

    黛玉笑着接口道:“不许拿方才那一曲混我们,别的古曲也不行。”

    咳咳,还不如让我作诗呢。贾琮持续苦笑中,“曲为心声,哪里是这么容易得的?”

    李纨道:“这我们可不管,且容你慢些想就是了。”

    宝钗吃吃笑出声来,说道:“琮兄弟有急智,慢些想反倒难为他了。”

    湘云笑道:“这个容易。”说着拿了一支铜火箸敲着手炉,“我击了,若鼓绝不成,加倍罚你。”贾琮无奈地摸了摸后脑勺,用什么曲子来应景呢?前世也有几首以梅花为主题的曲子,大都作无病呻吟状,想蒙这些才女是不可能的,在意境上可以跟《一剪梅》相比的恐怕只有《红梅赞》了,可那种昂扬的精神风貌该怎么表现?

    贾琮低着头沉思了一会,慢慢取下笛子凑到唇边,动作不大,却有一股莫名的气势散发出来,众人暗暗心惊,直到笛音奏响,朴实坚定、高亢激昂的旋律一出,大家都难掩震撼之色,拿前世砖家的话说,古往今来咏梅花的曲子数不胜数,靡靡者有之,哀婉者有之,但是极少有像《红梅赞》这样的高亢之音。

    姐妹们听着笛声,渐渐表露出不同的心绪,李纨和探春等人听的无比专注,湘云更加神采飞扬,黛玉托着腮陷入沉思,宝钗的目光则有些迷离…

    待笛声袅袅散去,可巧几个丫鬟跑进来道:“老太太来了。”众人猛然惊醒,忙往外迎,远远见贾母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竹轿油伞,鸳鸯等五六个丫鬟拥轿而来。

    众人接过斗篷,搀扶贾母来至室中,看见梅花,贾母先笑道:“好俊的梅花,又有好笛子,你们可真会乐,我算来着了。”

    李纨早命人拿了一个大狼皮褥子来,铺在当中,贾母坐下笑道:“你们照样的吃喝玩笑啊,我因为天短了,不敢睡午觉,想起你们来了。”又看看四周,问道:“怎么不见宝玉跟琴儿?”李纨早捧过手炉来,回道:“他们两个去栊翠庵折红梅去了。”

    探春拿了一副杯箸,亲手斟了暖酒奉给贾母。贾母饮了一口,问道:“那盘子里的是些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有糟鹌鹑,还有素色点心。”贾母看见茯苓饼,点头笑道:“好,正想吃这个。”说完拿起筷子品尝起来。

    探春见贾母高兴,趁机说道:“老祖宗,这些点心都是琮哥儿预备的。”

    贾母听了,笑着问贾琮:“门口雪地上的毡子也是你让人铺的?”

    贾琮忙回道:“今儿见老祖宗精神好,这天儿也好,料想老祖宗多半会来赏雪,因此让人预备下了。”

    贾母见众人还都站着,因说道:“你们只管坐下说笑,就如同我没来的一样才好,不然我就走了。”众人听了,方才依次坐下,贾母又问道:“你们作什么玩呢?”李纨回道:“作诗呢。”贾母道:“不如做些灯谜,大家猜猜多好玩。”

    说笑了一会,贾母便说:“这屋里可潮湿,你们别久坐,仔细着了凉。倒是你四妹妹那里暖和,我们到她那里瞧瞧画儿。”说完便由李纨和贾琮搀扶着出了屋子,仍坐了竹椅轿,带着众人过了藕香榭,穿入夹道,到了西门前,贾琮对贾母及众人施礼道:“老祖宗,诸位姐妹,我去看看兰儿,先告辞了。”贾母轻叹一口气,说道:“也好,你且去吧。”贾琮躬身应诺,在姐妹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缓步而去。

    众人随贾母进了向南的正门,惜春已接出来了,问起画的事,一语未了,凤姐披着紫羯绒褂也来了,引着贾母说笑一回,贾母笑着挽了凤姐儿的手,仍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雪下折梅,喜的无可不可,又只见宝琴身后转出宝玉来。少时二人已来至跟前,宝玉笑着向宝钗黛玉等道:“妙玉送你们每人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

    说话间已到了翠烟桥,倏然听见一阵笑闹声自远方传来,待循声望去,只见贾琮将贾兰背在身上,一手拿着根两丈来长的竹竿,正在沁芳溪上施展轻功踏水疾行,众人都被唬了一跳,贾母拍着扶手喝道:“这还了得!还不快过去看看!”

    单说贾琮这边,叔侄俩从红香圃一路踏水行至东面柳堤,贾琮把竹竿抵在岸边,玩了个类似撑杆跳的动作,稳稳跃上了岸。贾兰像只小猴儿紧紧趴在贾琮背上,兴奋地大叫道:“真痛快!”

    贾琮笑道:“既痛快了,何不作诗一首?”

    贾兰随即朗声吟诵道:“百万兵南攻,傲然一世雄,横槊明月下,诗赋大江东。”注1

    贾琮哈哈一笑,“你当这里是赤壁江面吗。”说着把竹竿抄在手里,“待我们舞槊助兴!”那手腕粗细的长杆被耍的遍体纷纷,嘶嘶破风,须臾收杆站定,贾兰才从贾琮的背上跳下来说道:“三叔,我更喜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话刚说完贾琮断喝道:“小小年纪读这些凄风愁雨作甚么!”吓的贾兰连忙低下头不敢吱声,贾琮叹了口气,蹲下来双手按在贾兰的肩膀上,说道:“兰儿,各人有各人的际遇和担当,三叔是个爱瞎操心的,或许这辈子都很难痛快了,可兰儿一定要答应三叔,痛痛快快地长大,痛痛快快地成家立业,痛痛快快地过一辈子,做得到吗?”

    贾兰坚定地点了点头,没说话,只冲着贾琮伸出一只手掌,贾琮也笑着伸出手掌,连击三下。

    叔侄俩再度踏水而去,郎朗歌声回响不绝:

    “年少不知愁,风满袖携剑泛轻舟,

    心似浮云悠,拈飞花三两瓣佐酒,

    一袭青衫旧,不肯将风骨换锦绣,

    骑鹤抱琴来,并肩听细雪落满头。

    ……

    人生如茶,各种甘苦,随风月入喉,

    流年悄然,几载春秋,指间蝴蝶瘦,

    天涯路远,只望今生,不负你守候,

    以茶当酒,与君同醉,一盏可忘忧…”注2

    再看贾母这边,从园子里回来,吃毕饭大家又说笑了一回,薛姨妈也来了,贾母因说及宝琴和那白雪红梅的景致,比画上还好;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境况。薛姨妈吞吞吐吐说了一遍,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嗨声跺脚地说:“偏不巧!我正要做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儿。如今有了人家,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的意思,听说已有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

    傍晚时传来消息,贾母和黛玉皆发热卧床不起,贾琮也去探视了一回,心里面很纳闷,原著上好像没这出啊,什么情况?夜间紫鹃忽然来见贾琮,二话不说先跪倒在地,满嘴里都是“请三爷救救我家姑娘”等语,贾琮忙命人搀扶起来,问道:“林姐姐究竟是什么病?”

    紫鹃啜泣道:“太医说姑娘是风寒入肺,加上往日里失于调养,若久拖不治恐入痨症。”

    痨症?!贾琮的小心脏仿佛被锤子狠狠砸中,猛然间记起黛玉正是从十三年冬天起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心酸”“只管酸痛”。风寒倒也罢了,毕竟老太太也病了,怎么会失于调养呢?平日里不都在吃人参养荣丸吗…,想到这里,一个念头硬生生挤进脑子里,令他如坐针毡,冷汗直冒。

    这边紫鹃说道:“方才周大娘来说家里的药不够了,明儿再打发人去买,可姑娘的病如何能耽搁?”

    贾琮问道:“药方子呢?”

    紫鹃袖子里掏出药方,双手递了过来,贾琮略看了看,对紫鹃说道:“你先回去等着,我去趟东府。”说完穿上青裘,开了门,只因心里郁闷,也懒得地奔,飞檐走壁去了。

    到宁府贾琮先把药方交给平儿,又来找昆仑,连说带比划,昆仑终于明白了,“你想找能御寒的东西是罢?”

    贾琮连连点头,昆仑往腰间一拍,手上已多了块指甲大小的

第6章 第十七章 配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