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泽兰长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回:王娡尽心照顾太子 刘启巧解遇刺追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未央宫正殿,汉文帝正在焦急等待着消息。他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正在大声咆哮、大发雷霆。一张原本苍白的脸硬生生地被他憋成了红紫色。

    大殿的地板上是一片狼藉,一案的水果、糕点、杯盏被他砸了个稀烂,散得到处都是。几个宫女低着头在一旁候着,止不住浑身发着抖,谁也不敢过来收拾地面。她们此时是被狂躁的皇上给吓坏了。

    等到邓通前来通报太子无恙的消息后,文帝心情才稍微有所缓和,胸口快速起伏的频率也有所减弱了。听完详细的汇报,文帝双手插着腰,颤悠悠地站在殿前指着邓通道:“宋昌、张武他们现在人在哪里?你去,赶紧派人把他们找来!”

    邓通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回答道:“回禀陛下,两位将军现在都在全力搜寻刺客。要不奴才现在就去叫他们过来?”

    文帝身体不好,现在还是有点气喘吁吁,插着腰的手还是没有放下来,接着说道:“要他们两个搜查回来,立刻到未央宫来见朕。张释之呐?让他那边处理完也马上过来给朕汇报。真是天大的笑话,朕堂堂大汉朝皇宫里居然埋伏着刺客,反了天了,朕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朕倒要看看是谁有这么大的胆,朕要杀了他们,朕要诛了他们九族!”说完,文帝的脸上露出了很少出现的杀机。

    这时也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的窦皇后,在听到太子安好的消息后,也一点不落地全盘接收到了文帝少有的暴躁。不觉着一身冷颤,不寒而栗。

    纵使文帝的脾气性情是如此的温和,但太子遇刺着实让他不能接受,没法心平气和。这是刺杀储君,而且还是在皇宫内,这和刺杀皇上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不加警觉和预防,若真有大的闪失,那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天下当真又会大乱了。

    由于太子受伤需要长时间的静养,这阵时间也就无法亲自上朝了。丞相申屠嘉尽职尽责,每天散朝后都会之身前往北宫,同时带上当天朝堂上需要太子批复的奏章,向太子当面汇报朝堂上的各种大事,然后再带走前一天太子已经批复完的奏章。

    这样的效率比较低下,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文帝交给太子处理的事务并不核心,早点晚点问题不大。

    除了申屠嘉和太子太傅晁错,以及三天来一趟替太子换药的太医外,刘启基本不见其他任何官员,同时也以静养为由谢绝了其他所有官员前来探望。反正现在一天到晚都身在北宫中,除了批奏章外也没其他工作要做,反倒落了个难得的清净,空闲时间也就跟着多了起来。

    刘启索性任性了一回,亲点了王娡在身边负责服侍自己的生活起居。王娡毫无怨言,欣然接受,开始尽心尽力地照顾起刘启来。

    有了几天的熟悉,她有时甚至会让陈公公和所有的宫女都回避,只留下自己忙前忙后,小心地呵护着受伤的太子爷。

    虽说是在养伤,但刘启心情却显得额外的好,每天还饶有兴趣地教教王娡读书写字,两人世界乐哉乐哉。

    这天,刘启在听完申屠嘉的汇报后,手里拿着那份奏章,坐在书房的书案前闷闷不乐。王娡清楚地看在眼里,知道这是太子爷碰到难办的事情了,正想悄悄地离开,好让他能静心思考。刘启却看在眼里,有意留下王娡,说道:“珠儿你先别忙了,孤今天很烦闷,来陪孤说说话。”说完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示意王娡坐到自己身边。

    王娡听罢,只能是暂时放下离开的打算,提拉着自己的裙子,垫着脚,小心翼翼地上前,轻轻地坐在了刘启的旁边。

    刘启面无表情,一把把王娡搂在了自己的怀中,伸出自己的另外一只手,习惯地摆弄着王娡的头发。两人沉默了一会,刘启叹了一口气,喃喃道:“珠儿呀,你说世人都只看到这皇帝的椅子是又宽又大,其实坐着真的不舒服啊!孤现在还只是个储君,就深深地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容易。现在孤都不知道父皇有时候是怎么做出一些决定的,当真是难为他了。”

    刘启这两年参与国事以来,对父皇的理解日益加深,他开始明白父皇的隐忍是多么难以办到的事情,特别对他坚持执行的“无为而治”更是由衷的敬佩。

    王娡半躺在刘启的怀中,耐心地听着。

    刘启的牢骚当然不只有这几句,继续说道:“有时候明明知道戍边的百姓随时都面临被杀被抢的危险,而朝廷还不得不把更多的大汉子民不断地送往边关。这才两年时间,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朝廷之前派去戍边的百姓就只剩下十之三四了。现在父皇又要孤计划从各郡县中抽调数万子民继续前往补充。父皇这决定想必下得很艰难,但孤执行起来何尝不是更难啊!”

    王娡并不了解太多的政事,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派百姓前往边关,她只能选择继续静静地听着。

    即使你不开口,一旁无助的刘启却全然没料想王娡是什么都不懂,反倒问了起来:“珠儿,要是你碰到这种事,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办?”

    王娡根本就没跟着刘启的思维,也没有准备要说上些什么,这时刘启突然提问,自己是不知所措。她甚至都不太清楚刘启的问题是什么?是要自己站在他的角度呢,还是站在皇上的角度来思考。她只能敷衍着搪塞道:“珠儿哪里知道这么复杂的军国大事啊,太子爷太高看珠儿了。”

    刘启原本只是想从王娡这获取点灵感,不厌其烦地接着问道:“就是朝廷要不停的派百姓去边关安顿下来,组织生产,供应边关将士的吃穿,配合守卫边疆这事。珠儿只需要对整个事情说说你的看法就好了,孤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娡现在感觉比刘启更加郁闷了,但君命不可违,自己也只能就着太子刚说的认真考虑了起来。既然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干脆先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吧,也许还能找到些什么关联。想到这里,王娡理了理头绪,壮着胆子问道:“珠儿听太子爷刚说朝廷要不停的派百姓去边关,是去种地的吧?”

    戎边的目的不全是为了种地,但也不错,刘启点点头示意王娡继续。王娡继续提问道:“那为什么总是朝廷派百姓过去,而不能是请匈奴的子民进来呢?只要是他们服朝廷的管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汉人应该没有多大的关系吧?”这小女人的想法果然是不循常理,刘启听着稀奇,虽说有点违背常规,但他却有兴趣想听下去。

    王娡继续说道:“小时候珠儿听说书的说过,这朝廷北边有些地方以前就是匈奴一些部众的牧场,只是被当年强大的秦军抢了过来,后来高祖皇帝打败了秦国之后,现在这些地方应该还是被朝廷继续管理着吧?珠儿想,匈奴不比咱大汉朝,应该还有不少被压迫的百姓和奴隶,也有当年被秦军赶走的,至今还是没有土地和牧场的当年匈奴民众的后裔。那他们是否会希望获得土地和牧场,或者思念他们祖上曾经放牧过的地方呢?如果朝廷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土地,只要他们成为大汉朝的臣民就可以了,那他们是否会同意呢?”王娡从民间长大,她太清楚百姓对土地的诉求了。

    刘启认真地听着,他知道王娡所指的地方应该就是黄河河套地区。

    王娡正说着,感觉到刘启听得也仔细,不由得精神振奋,继续说道:“我们如果请一些在匈奴受压迫,或者说没有土地、牧场的匈奴百姓进来,前提是他们必须当大汉朝的子民。珠儿想如果能够管控得好,让他们重新获得土地而对朝廷感恩戴德,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一些边境人口不足的问题呢?”

    刘启那搂着王娡的手拍了拍王娡,同时点点头,算是鼓励了一下王娡。王娡原本也是赶鸭子上架,所以说得比较凌乱,要不是这阵两人交谈甚多,默契度很高,刘启估计也不会听得很明白。

   &nbs

第十五回:王娡尽心照顾太子 刘启巧解遇刺追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