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泽兰长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回:刘启控场接回王娡 刘濞忤逆七国反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两年间,汉匈军队在边境的战事一直持续着,期间双方小缠斗不断,各有胜负,拼耗着国力。局部战争呈胶着状态,你来我往,谁也奈何不了谁。终于论持久战,游牧匈奴还是耗不过农耕汉廷,匈奴人退回草原只是时间问题。

    对峙中的汉朝军队不同于匈奴军队,他们可以忙中偷闲进行农耕生产。前线最重要的军需物质是粮食,汉庭这边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反观匈奴这边的情况就不同了,集结在一起的士兵无所事事,每天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各部落不断地提供给养让部众们是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迫于越来越大的压力,军臣单于终于抗不住了。他派使臣入汉,指责汉朝挑起边境战端,而后游说汉庭再次遣一名公主入草原与军臣单于和亲,以示和好之诚意。汉景帝召集大臣们庭议后应允了匈奴使臣的要求,并妥善的履行了许诺。至此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的敌对双方再次罢兵,握手言和,让边境重归平静。

    就在双方罢兵之后不久,后宫传来噩耗,薄太皇太后终于走到她人生的终点,享年六十一岁。至此,高祖时期所有的传奇人物现已全部落幕。

    现在边境太平了,窦太后的执念立刻重新启动,真是一刻都不愿意耽搁。她再次要求刘启立刻下旨立刘武为储君,兑现自己二年前许下的承诺。刘启还是百般借口,耍赖般拖延着,反正也不册立他的皇子。

    无论太后愿不愿意接受现在的事实,此刻刘启和太后所处的情况与两年前还是有了明显的不同。这两年间,刘启在未央宫运筹帷幄,调配着各路资源协助前方将士抗击匈奴,无形中再次加强了其在朝廷上的威信及统筹协调能力。再加上朝廷军队的指挥调度权始终被他牢牢地抓在了手中,现已不可动摇分毫,作为他维护皇权最有利的支撑。

    同时期,刘启以与匈奴的战事为由,谨防匈奴间谍渗透,大幅加强了皇家卫队的力量,并由自己直接调配,监视和保卫着京城的安全。要说两年前窦太后还具备联合各方力量,乘刘启刚上位朝堂不稳的时机而架空他,然后拥刘武为帝的可能性。但时到今日,这个机会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基本丧失了。

    有了这两年时间,刘启利用权谋,各个击破,把朝廷里大部分心系太后的职权官员秘密地争取到了自己的身边。不仅如此,刘启软硬皆施,利用自己手上的力量,连这些官员的府邸及亲属也都暗中“保护”了起来。这些官员们当然知道如何评估力量的变化,自然认清形势顺势而为,此时刘启的皇权已无可动摇。

    既然彻底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而且边境的危险也已经解除,刘启得以不再看太后的脸色行事。表面上两人关系依旧维系得不错,但暗地里对权利的争斗已经基本结束。刘启就抱着不立太子的原则,与太后保持着关于立储矛盾的平衡。

    刘启利用匈奴人巩固了自己的绝对权威,虽然为此牺牲了大量人力,耗费了许多钱粮,但政治目的达到了,那也算是值得的。刘启是位重感情的君主,兴奋之余他终于是想起了当年为她设计这拖刀之计的王娡。她还活着吗?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既然太后当时不由分说地把她关进了永巷,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朕就下旨把她“关回”猗兰殿,把猗兰殿暂时当成“冷宫”,我看太后又能如何?

    现在今非昔比了,刘启有了自己做这个决定的底气。在得知王娡在永巷并无大碍的消息后,他着手准备着王娡的回归。这整个事件中,他对王娡有着深深地愧疚,需要好好补偿她。

    毫无征兆,办事的差人带来了皇上的圣旨:王娡即刻出发,奉旨回猗兰殿思过,接受进一步的调查。跪着听完差人诵读的圣旨后,王娡心中倍感交际,不知用什么来形容此刻的心情。面对突然而来的喜讯,她表现得异常平静,主动找到老奴,把贾妃给之前她的首饰一股脑地塞在了他的手中,对着他比划了一下,然后点点头算是给他做了告别。这房子里的所有东西王娡都不会眷念,唯独那株兰花,她舍不得,一定是要带走的。

    王娡把差人丢在了一旁,自顾着用锄头把兰花连根带土挖了出来。找了块自己织的布,比划了一下大小,但用来包这兰花还是没有问题的。她小心地抱着兰花,回望了一下她生活了两年的地方,不再回头,一头钻进了轿子。

    一路上,王娡百感交集,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她庆幸皇上还记得她,相信她,让她有重见天日的这天。

    下轿之后,王娡没料到的是,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她。猗兰殿的外面已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样子,原来的植被已经完全改变,换来进入眼帘的是满屏的果树。这些果树都被修剪了大量的枝叶,王娡仔细地辨别着,似曾相识。她恍然大悟,这一定是皇上派人把北宫的那些果树都给搬了过来。透过这些果树往下看,还有着一簇簇的兰花,清晰地移栽痕迹证实着它们也是刚刚搬到这里不久,这不用想也是和那些果树来自于同一个地方。

    王娡并没急着进入猗兰殿,而选择静静地手捧兰花,站在外面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还闭上眼睛,感受着这轻松、自由的空气。没过多久,一阵喧闹声让她睁开了眼睛,没曾想是怡姐和兰儿也被兵士领着放了回来。

    当时莫名其妙地分别,此时出乎意料地重逢,三姐妹相视一笑,接着抱头痛哭了起来。这两年的煎熬把三人都折磨得变了样子,还好大家都怀着坚强的信念,熬到了重逢的一天。

    当时王娡被关进永巷之后,猗兰殿的两位侍女怡姐和兰儿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待遇。他们被关押了起来,接受调查。皮肉之苦自然是少不了,但这两位好姐妹都咬着牙死扛着,不愿提供任何这莫须有罪名的“证据”。当刘启遣人将她们提出牢房的时候,两人几乎都是奄奄一息。

    三姐妹哭痛快了,王娡不忘找了个地方先把带来的兰草种下,这才和两位好姐妹相拥着进了猗兰殿。之前被兵士们寻找证据而翻得稀乱的寝宫基本已经被复原如初,虽说还有不少物件恢复不到原位,又或者是找不着了,但这无关痛痒。三姐妹在说笑中一间间房子,一件件物品继续收拾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身上的疼痛和所有的疲倦。

    猗兰殿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但不同的是三人还是被限制了自由,即便是出门也只能在寝宫门前兵士们约束管控的地方待上一待。猗兰殿整天都有不少的守卫轮着班在站岗,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不让任何人进入,也不能让任何人离开。既然圣旨上说的是接受调查,那眼前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无可厚非。只有王娡心里知道这些兵士其实还有一个使命

第四十八回:刘启控场接回王娡 刘濞忤逆七国反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