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朝廷钱库解决难题 官员站队无孔不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诸子封王和立刘荣为太子这两件事情,早就在刘启脑中确认了的,现在不过是走了个程序而已。
此时的刘启有更加心烦的事情,他望着堆在自己面前成山的奏章,愁得是一言不发,什么心情都没有。这些奏章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刚收回中央的新立郡县,那些刚派过去上任的官员上奏的。内容则高度的一致,那就是这些新立的郡县有些需要设立衙门,有些是有现成的,但损毁严重,需要重建,这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和劳力。地方财政没有钱,也没有足够劳动力可以驱使,只能伸手问朝廷要了。原由是地方民众因诸侯王爷们常年欺压,积蓄甚少;再则战乱还消耗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土地荒芜,民众以老弱病残为主,无力承担朝廷任何的赋税以及劳役等。这些官员的上奏请求都是希望朝廷免税多年,免役多年,用于地方养民,同时还希望朝廷能下拨大量钱财支持地方重建。
这些要求符合实际,其实并不过分,但现在的刘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国库已经在内乱中消耗巨大,剩余不多的钱财基本都给了刘武作为奖赏,去支持损坏最大的梁国重建。朝廷现在哪里还能有更多的余钱来支持地方建设?即便是等收缴的税收,那也需时日慢慢积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真焦头烂额。
窦婴设计的理想很丰满,这才刚刚开始,就好像碰到了解不开的矛盾。
是夜,心事重重的刘启来到猗兰殿,找王娡诉说自己的烦恼。王娡早已习惯了皇上每次心情不佳的时候才会来找自己的习惯,只有在她这里,皇上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宁。
她自然地依偎在刘启的身边,说道:“陛下您也别太心烦了,国事总是做不完了。再说现在内乱已除,了却了您多年的心病。立储之事也妥善解决了,您应该是高兴才对啊!”
刘启勉强地笑了笑,他不想隐瞒王娡,直接说道:“珠儿呀,你有所不知,现在内乱是解决了,这固然是好事,但现在这各地的重建需要朝廷下拨大量的钱财,这个之前朕并没有设想过,现在是真拿不出来啊!这些刚回归朝廷的子民,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男丁死在了这场战争,心中也许对朝廷还心存怨言。如果朕不能及时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只怕他们的心情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因这些怨念而再滋生民变也说不定,那内乱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了。朕是真不希望朝廷的军队再把刀枪对准大汉的子民了,那种痛,和一刀一刀割朕的肉没有什么区别。”
听刘启一说,王娡心有所想:这陛下果然是机敏,这都能够猜测得出来。如果不是剧孟大侠放弃了报仇的话,依墨家的号召力,现在出手利用这些地方的民众造反只怕真能掀起一阵大的风浪,那朝廷怕真的怕是无法抵挡的了。
“七国之乱”之后,在王娡的内心也思考过不少的东西,现在皇上既然提起这事,她也不妨一吐为快。只见她离开座位,郑重地跪在刘启面前,附身下去,说道:“陛下遇到这么难以处理的事情,珠儿也有很大的责任,请陛下责罚。”
刘启心绪被打乱,让王娡弄得一头雾水,赶紧说道:“珠儿你这是为何?这内乱与你何干?这国库空虚又不是你造成的,你急着自责干什么?”
王娡一脸严肃,跪直了,说道:“禀陛下,珠儿真的有大罪过。当年,算是珠儿间接出主意要陛下挑起与匈奴的争端,转移太后逼陛下立梁王为储的矛盾,而同样没有想到这战争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如果没有朝廷与匈奴的争斗就不会空耗这么多国力,没有国力的损失七国可能就不敢反叛,没有七国的反叛就不会让朝廷又要面对这么大的一次财政危机。这些都因珠儿而起,堵在珠儿心里很久了,今天鼓气勇气说出来,请陛下责罚。”
听着王娡这富有逻辑性的自责,刘启哈哈一笑,本来郁闷的心情反而变好了一些。他起身从地上拽起王娡,牵着她的手坐好,说道:“朕以为又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吓了一跳。原来珠儿你指的是这个啊,朕就来和你说说朕的这本帐。”
刘启慢悠悠地从面前的果盆中扯下两颗葡萄,往王娡和自己的口中各塞了一粒,吃到肚中,开口道:“说起这事,珠儿不但没罪,朕反而还要感谢你呐!你看,如果没有珠儿出的缓兵之计,朕只怕真的要立储刘武了;没有七国误认为朝廷国库空虚而发动战争,现在哪能彻底解决诸侯坐大这颗朝廷的毒瘤。真的再拖上几年,他们力量更强了,那时再和朝廷殊死一搏,鹿死谁手真的就不好说了。至于那两年与匈奴的战事其实并没有消耗太多的国力,那些前线的战报多半是朕和程不识、李广他们配合‘制造出来的。只不过空耗了一些粮草、军械而已,对国力的损耗并不大。为了掩人耳目,整件事情的真相知道的人甚少,朕也没有告诉珠儿,所以珠儿你千万不要因此有什么自责。”
这真是解了王娡心中的一个心结,她一直为这事耿耿于怀、如鲠在喉,现在总算是豁然开朗了。她长舒一口气,说道:“陛下,您这么说,珠儿就放心了。其实您刚说现在这烦心的事,珠儿这里可能有个办法。既然珠儿之前没有帮过陛下的倒忙,那现在说给陛下听听,看能不能管用。”
没有了顾虑,心情也放松了,王娡把话语又扯了回来。
困扰了刘启多日的问题,被王娡说得轻描淡写一般,他拍了拍王娡的肩膀,掰着和自己面对面,兴奋地说道:“珠儿真的有办法解决么?你真是朕的福将,赶紧说与朕听听。”
王娡被刘启弄得肩头一疼,没有办法,只能先忍着由着他,赶紧回答道:“陛下您先别急,珠儿先和你说个故事。那是在珠儿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到春荒的时候就会断粮。母亲带着我们几个上山找些野菜充饥,但多少需要一些粮食补充营养,这样才能真正扛过那段时间。但家里已经断粮,实在是没有办法,母亲只能厚着脸皮问那些看我们不起的邻居们借粮食。刚开始谁都不愿意借,都说自家也没有余粮,不肯帮我们孤儿寡母的。母亲实在没辙,只得许诺他们借两斛还三斛,并写下字据证明。这样一来,他们居然来了一个彻底的转变,争着借粮给我们了,甚至都不需要我们还三斛,两斛半都足够了。虽然这种方法让家里一年年的越来越困难,但一家人好歹都活了下来,没有饿死一个。陛下您刚说起朝廷缺钱,珠儿就想起这些来,道理应该都是一样的,可以试着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吧?”
刘启眼珠子一转,点点头回答道:“这不失是一个好办法,现在朝廷税改后的偿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用时间去缓冲也没有任何问题。珠儿你真够机敏的。只是,各地的奏表如果叠加,那朝廷需要的钱财可不是小数目。这么多的钱财,朕都不知道去问谁借才好,而且还不知道谁手头上有。要是借的人太多了也不太好,毕竟传言出去也对朝廷有些不利,这又该如何是好?”
王娡听着也泄了气,喃喃道:“本来珠儿还有一些母亲带过来的首饰,应该价格不菲,可以献给陛下的。只是那时太过仓促,都没来得及带上,想必被兵士们翻走了。”
王娡不经意间提到了刘启最对不住她的地方,让本来和谐的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刘启说道:“珠儿受委屈了,现在朕还派着兵士守在猗兰殿,其实也是为了保护珠儿。朕也当面问过母后是不是对你有着什么误会,她又死
第五十一回:朝廷钱库解决难题 官员站队无孔不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