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大明的财政漏洞[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崇祯三年,在战场上的胜利中开启了良好的开端。..org崇祯登基之时,大明已经百病丛生。大明底层实际承受的税负,远远高于后世许多专家的认识。大明帝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因为美洲白银的流入,出现了畸形的繁荣7。 白银是大明的主要货币,白银的留入使大明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粮食价格加大了波动。这无形中加大了北方偏远地区的农民负担。 大明的户部税收,以运到为标准。而税赋征收,不是户部统揽。诸多的税负,需要运到各自对应的衙门。即使京师两县,都感到税负繁杂,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漕粮的损耗,约在一倍以上。也就是说,以南方粮价每石04两银子估算,漕粮的消耗也不低于160万两。更不用说后期粮价更高。而每年朝廷向北方低价供粮,也有一笔损耗。 大明财政,在崇祯登基初期,有宗室禄米过多,辽饷太多(辽东修筑城池费用太高),漕运损耗大等诸多黑洞。大明底层被统治阶级早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在原来历史上,崇祯二年,大明裁撤驿站。实际上驿站的费用,全国约是六十七万两。由此可以看出,大明有许多税赋名目。 许多人说大明商税,其实要想完全依靠商税来征收每年五百万以上白银,也很困难。所以大明亡于财政,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军队战斗力不是用钱可以做到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不断征税不断加征是因为军事失利造成的。 崇祯在融合了后世记忆之后,始终认为,要想改变命运的方向,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许多人总说中国的治乱兴衰,可比起西方的人口发展,中国要好上很多。中国至少还有较长的和平阶段。西方国家,一切的乱世都被贵族血统的延续所掩盖。 中国尤其以皇族为代表的高层统治者,经常被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反抗者摧毁。西方的统治阶级,对军队的重要性认识到位,而且统治阶级投降之后不会被杀。两种文明不好在同一个标准上对比。 一切大规模的持续战争,都是为了生存权,就是土地与人口数量的矛盾。在很漫长的时间,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增加是很少的。 在崇祯二年,抽水机的大量使用,形成了一个增加粮食产量的漩涡。而另一方面,小冰河时期的持续干旱,在制造一个粮食大量甚至快速较少的漩涡。在军事局面没有大幅恶化之前,大明的命运,就是由两个漩涡的扩散速度来决定。 海外建藩,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只要大明存在区域性粮食不足,就会有大规模流民起义。人活着,都会为了生存权而奋斗。 改变区域性粮食短缺,一是从南方调运,二是增加北方粮食产量,三是海外移民。所以崇祯已经决定,尽快改变漕运效率低下的问题。征收商税,改变吏治,大明朝的财政漏洞太多了。这些都需要皇帝有足够的魄力和十五章 大明的财政漏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