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邦朝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禅寺密议(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人不放心,怕玉娇会出事,便跟过来询问是否还要派人暗中护送,真人是多虑了,慕容离将军以君命为本,而且其武功得张天师单传,并不会出差错,毕竟玉娇在他身边,若出了什么差池,也好有个照应。暮日下,转身望去,这中原腹地乃大稽鼎盛之时所兴,唉,每每望于此地,不禁痛心疾首。

    当年大父和长兄们誓死拼杀,却还是败了,而今我若琰,势在必得。皇城之所以称之为龙城,只因依山傍水,东面乃墨山与其西湘之水,贯于城中,形若长龙,传说龙居湘江,为使龙不祸害百姓,其北部龙山因而得名,大稽独居于南部,虽一马平川,但草地中布满毒刺,触而中毒身亡者不计其数。

    当年的天下还很纯真,至少没有现在这么狼狈,大稽高祖也是个闲云野鹤,世间称他为圣仙,有不少求仙问道的人寻了一辈子也追不到他的踪迹,那个时候的百姓不在乎生计,整个中原都是岁焉有余粮的状态,其实,太和平了也不好,在大稽还未兴起之前,中原一直都是陈国在管理,可陈国的治世理念是所谓鬼神学说,刚好再一次迎合了百姓的追求,举国上下,中原遍地都开始信奉神明,不过,他们还是懂得丰衣足食的,除了每年的赋税之外,都会留出一大批粮草供以侍奉神明,大和天下就应该有大和的样子,只是,那样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陈历元丰十三年,边城失守,外邦异族一举攻入中原,人心惶惶,军心涣散,没过多久,异族便吞并了大半个中原,而此时的陈国国主却在拜神,大臣们逃得逃,自缢的自缢,归根到底并不是他们自己无能,而是对天下失去了信心。

    高祖在本纪中记载说,他曾亲眼目睹百姓被外邦将士一路追杀至密林中,被长枪刺穿心脏而死,那位百姓就面露惊恐的看着将士,直至倒地,被血液浸透了衣衫。外邦士兵走后,高祖前去想要葬了那位百姓,却无意中发现了那位百姓手上攥着的玉佩,上书”御史大夫“四字,再看其着装,却是寻常百姓的糙布麻衣。

    他说:”天下之维系,非君等无能也。“

    随后,他放弃了避世,用自己的威望组建了义军,自此,高祖所隐居的地方也就被称为仙境,以后的大稽百姓都称高祖那时放弃隐匿为天下黎民而战叫下凡。

    史书上说当时有人也曾质疑过高祖的武艺,传说后来见到高祖杀敌的人都莫名消失了,所以,无法判断高祖赢回天下的具体做法,但至少,对于现在的藩镇割据的状态并不适合,无论是宣扬和平,还是用武力攻占,这都不再是收复天下的明智选择,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必有其历史意义,只可惜,自人兴邦建国到现在三千多年,王朝更替太少,这意义也就显得特别渺小,作为后稽遗人,我能做的便是尽全力拉拢各大藩镇,通过某种方式让百姓们的生活能够真正的迈向大同。

    而当下,便是要先对天下战局进行部署。湘水既已穿城,按理说可以从西门而入,只是西门之前汴州,要打汴州,只怕是以卵击石,据说当年的黑骑军头目之一的陈陌坐了龙椅,也就是殷国国主,虽然暴政多年,但黑骑军万众一心,并不曾有反叛之人,这点就强于大稽禁卫。

    后来听宗善补充说,这陈陌其实原先是个刺客,那时候大稽的先辈为了防止出现内乱的情况,便秘密成立了一个暗杀组织,来在暗处处理掉与大多数人政见不合的大臣,不过当时的政治还算清明,先辈分得清忠臣和小人,每当在组织刺杀忠臣之时,先辈总会站在那位忠臣的府前,以示天威。殷国国主陈陌便是其中之一,难怪整日的酒池肉林,全城的百姓都屠光了还不够又去了附近的小城,视将士如同草芥,日后,我必诛之。

    次日,先生说还要去禅寺,听说来了一位故友,便早早换上寒珞瑜衣执扇前往,在途中遇到了宗善,将随身携带的一块腰佩赠与他,并吩咐了些许事情命他离去。走到马棚,在青火旁的那匹白马真的不见了,以前都是我骑着青火,玉娇骑着那匹白马一起游山玩水,我还能等她多久?进了禅寺,果然比昨日清净了许多。

    “若琰,老夫引以为傲的,也只有这件事了,且看凤尾,南州四十三镇,知道它们的主人是谁吗?”

    “是你!”

    “我?怎么可能?”

    这件

禅寺密议(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