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窦婴引领太子詹事 刘武惶恐欲回长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窦皇后被窦婴这么一问,愣了一下,终于想起了当年自己是对窦婴说过这种话,明白窦婴犹犹豫豫、含含糊糊的原因所在了。她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姑母的确是对你说过这种话,不过这两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了。刘启这孩儿参与国事以来,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会办事,这才两年时间,处理国事就能让他父皇非常满意了。话说回来,姑母也觉得启儿成长很快,越来越有君王之像了。你看前一阵他在处理自己遇刺这事上有多么睿智,既讨好了他父皇又收买了人心,真是干得漂亮啊!姑母啊,当年的看法现在也算是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开始相信刘启这孩子能当好大汉这个家了。相反刘武天资虽高,但毕竟远离朝廷,而且经营的也只是诸侯国,也就看不出有什么大的作为了,想必朝中大臣也不会怎么服他。侄儿你有所不知,你的这个詹事,其实并不是姑母替你要来的,而是启儿开口为你谋来的。你是聪明人,自然会明白他的意图,不得不说他的做法很高明啊!”
窦婴一听,这是他当真没有想到的。聪明绝顶的他知道这个太子詹事的确诱惑很大,他一直认为是姑母为他特意谋取的,不曾想到这居然是太子自己的主意。窦婴从心里开始重新审视太子刘启,看来姑母所言属实,太子的成长也出乎他的所料。去掉了心结,窦婴不再犹豫,拜别姑母,大步向北宫走去。
就这样,窦婴顺利当上了太子府詹事,视同间接进入了中央朝廷。之后,他开始全力辅佐太子,朝着他的人生理想近了一大步。
梁国睢阳,在梁王王宫里,梁王刘武正在接见梁国中大夫韩安国。韩安国将京城太子遇刺之事打听到的消息汇总后,详细向刘武进行了禀告。
刘武听罢大惊失色,心里很复杂,还是不敢相信而问道:“韩爱卿,这么重大的事件,消息确定属实?”
韩安国倒是冷静,慢条斯理地回答道:“禀王爷,这事千真万确。微臣已经反复论证了几天时间,直到今天早上得到皇宫里探子发出确切的消息才来禀告殿下的。这么大的事情,微臣不敢草率。”
刘武眉头一皱,疑惑地问道:“这事会是谁干的?你确定不会是我们的人贪功冒进、铤而走险而为之?”
韩安国面无表情,回道:“禀王爷,属下认为这万万不会。我们虽然也设想过如此这般来助王爷夺下储君之位,但考虑到实施难度大,万无一失的方案难以制定,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设计过。何况此事参与讨论的不过是王爷、下官以及公孙诡和羊胜两位大人,是不大可能被泄露出去的。再则就是府上的刀客、死士虽然不少,但都是秘密招募,并不是府中多年培养的,忠诚度还有待论证。还有您忘了,是您自己说过他们只能直接听命于殿下的。据微臣所知,殿下也从来没有派遣他们出去执行过任何的任务。这些唯利是图的家伙好吃好喝好拿,认的是钱,私自去刺杀太子没有道理,他们也没有本事能单独进得了皇宫?只是现在这事闹的,微臣怀疑全京城知道此事的人都在怀疑是王爷您派人去行刺太子的。真是百口难辩,难以善后啊!”
刘武真正担心的就在这里。虽然他窥视储君之位良久,也用了多年的时间,成功争取到了母后的大力支持。但皇宫刺杀太子未遂这种事件着实让他头疼。作为太子如果被刺身亡的最大利益收获者,他无疑有着这次刺杀行动最大的动机,真是黄泥巴掉进了裤裆,解释不了了。刘武想到这里,心底不觉得打起了寒碜,这才想起韩安国刚才一番言论,好似还话中有话,他急忙求教道:“既然不可能是我们的人干的,那爱卿认为是谁想置刘启于死地呢?”
韩安国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意味深长地说道:“王爷您想啊,如果这次刺杀根本就不是想置太子于死地呢?那最佳的受益人又会是谁呢?所以依臣下妄自猜测,这场刺杀行动也许只是精心安排的一出苦肉计,而这幕后的策划最可能的就是太子殿下他自己。”
韩安国继续解释道:“王爷文韬武略明显高出太子一筹,这个朝廷上很多人都是能够看见的。再加上近年皇后娘娘的鼎力支持,朝中不少大臣已经在猜测皇上将改立王爷您为新的储君了。正所谓“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这点想必王爷去年在京城过年的时候,各路王公贵族对王爷的态度中有所证实了吧?”
刘武点点头,示意韩安国继续。
韩安国继续道:“这些家伙这么明目张胆地拜会王爷,说着些含沙射影的话,太子又岂能完全不知。别看太子处理国事已经好几年,但宫中传来的消息确是皇上对太子的处政能力并不十分满意,经常当庭指责其处事欠妥。皇上虽说近年龙体欠安,但臣下以为,再熬上几年问题不大,毕竟岁数摆在那里。王爷您想,这种种情况下,太子他能不急吗?情急之下着一步险棋,化被动为主动,好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王爷,这难道不可能吗?”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不要说第二遍,韩安国的话刘武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不觉中大汗淋漓。如果整件事情真是太子自己安排的,那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有些小看了他的这位哥哥,要不就是他身边现在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战略大师。
即便苦心经营多年,自己在这场储君争斗中已逐渐占据上风,但这件事的出现会将他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刘启被动的局面因此将彻底反转。
刘武恨得牙齿都要咬碎一般,现在也不得不考虑要收起锋芒,停止所有敏感的活动,夹着尾巴以示自己的清白。但愿父皇的身体能多扛几年,待时间冲淡这件事情的记忆后,再图牟取皇位。
刘武想到这里,说道:“事不宜迟,孤明日就出发赶往京城,这个时候呆在京城为好,多少会打破一些流言蜚语。韩大人你也回去准备一下,明日随我一起进京吧。”
韩安国给刘武作揖,许诺着。无需赘述,显然他对梁王快速做出的应对表示认同。
韩安国是一位智者,但智者也有失误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长久不待在京城,仅仅通过线报就认为文帝对刘启不满意,这个判断有着重大的失误。相反,因为“爱之深责之切”,文帝对刘启要求越高越能体现出他对培养刘启的重视程度,这点满朝文武并没有几个能清晰地看出来。何况还有传话者带有目的性地添油加醋,韩安国的判断出现偏差就在所难免了。
第十六回:窦婴引领太子詹事 刘武惶恐欲回长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