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泽兰长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回:刘启狠心诛杀晁错 窦婴亚夫扑灭叛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怎么说是有了梁国的全力拖延,朝廷终于缓上了一口气,得以有时间再次组织军队开赴前线。刘启又开始怀疑这眼前的一切都是自己决策失误造成的,内心惶恐的他抽空躲进了猗兰殿,他曾经最习惯的避风港。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就好像王娡从来没有去过永巷一般。王娡两年不见刘启,也没曾想再见面就碰到的是这种状况。她放下心中很多想说的话,默默地陪着刘启,算是陪陪这位失意的大男孩吧!

    看着这曾经自己最信任的女人,望着这张有些黝黑消瘦的脸,握着那略显粗糙的手,刘启不忍,说道:“这两年苦了珠儿了,当时太后她执意要把珠儿关入永巷,朕也是无能为力。现在不同了,朕在朝堂上也算是拿回了主动权,这样才能把珠儿从永巷中接回来。”

    王娡望了望刘启,给了他一个微笑,说道:“陛下费心了,珠儿知道陛下当时的处境,从来没有责怪过陛下。在这次危机中,陛下还特意为珠儿保全了怡姐和兰儿,珠儿真是感激不尽。入宫这么久,珠儿在这宫中也没有太多亲近的人,早就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姐妹,她们的安危对珠儿来说真的很重要。至于太后那里,陛下还当以自己的意愿为重,以国事为重,切不可想为珠儿伸冤而乱了阵脚。珠儿再受点委屈也没什么,要是影响到了陛下的全局,那珠儿就罪不可赦了。”

    刘启点点头,他明白王娡话中的意思。

    王娡满足地依偎在刘启的肩头,这失而复得的安全感让她幸福不已。

    王娡自己不出门这无所谓,但她内心还是希望获得外面的信息,而之前都是怡姐来完成的,她想恢复到之前的样子。于是找着机会对刘启说道:“陛下,珠儿有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刘启点点头。王娡道:“珠儿在永巷中每日粗茶淡饭习惯了,这宫中的饮食现在很不适应,不瞒陛下,这阵珠儿感觉自己更是瘦了些。陛下您看能不能允许珠儿的侍女怡姐每天到膳房中去取些食材,珠儿还是不出门,还在这猗兰殿自己做饭,陛下您看行吗?”

    刘启犹豫了一下,看着王娡轮廓清晰的脸庞,继续点了点头。这桩事情应该问题不大,毕竟盯着王娡的太后目标还是老实待在猗兰殿未曾离开,一个小小的婢女不太会引起太多关注。

    刘启再到猗兰殿不仅仅只为了传递自己对王娡的歉意,沉默了片刻,他还是忍不住和她聊起了自己的烦恼,说道:“珠儿,你说这七国联合造反,是吴王濞为了报当年朕误杀他的太子之仇?还是现在朕的削藩旨意把他们逼反的?”

    王娡听外面的军士天天聊着刘濞的反叛,事情也很清晰,她不假思索地摇摇头。

    刘启继续道:“叛军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幌子,指明要朕杀了晁错才愿意和朝廷和谈。你说朕要是把晁错拿了,他们会就此罢兵吗?”

    王娡还是摇了摇头,开口说道:“回禀陛下,珠儿听外面的军士说过这件事情,这些反叛的诸侯王是朝廷的圣旨一到就立刻起兵了。那陛下您心里清楚啊,他们造反一定是蓄谋已久,准备多时了的。要不哪能立刻起兵而不需要准备上一段时间的,陛下您这削藩的旨意不过正好成了他们起兵的理由罢了。那既然造反了,有多年准备的他们一定得了一些便宜,表面上看这战事会对他们有利。所以现在就算您杀了晁错,他们岂会因此善罢甘休?他们真是耐着性子,等到了朝廷和匈奴战争消耗掉大量国力后才造反的,这明显是瞅准了这个最有利于他们的时机。‘诛晁错,清君侧也不过就是一句无关紧要的口号罢了,陛下杀不杀晁错无关痛痒,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决定。”

    刘启站起身来,面对着王娡解说道:“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是没了口号,要是没有了晁错,那就会让叛军师出无名,坐实造反的事实。那时即使他们不会因此而退兵,但至少想再得到其他诸侯国响应的可能性应该就会大幅降低了吧?”

    王娡道:“照陛下这么说,那要是他们真的选择和谈然后罢兵了会怎样?您会收回成命,然后向他们认错,发誓自己不再削藩了吗?或者他们愿意接受朝廷的削藩政策,那他们之前还造什么反啊?还有就是,他们这次造反所暴露出来秘密招募的那些兵士,您是让他们继续养着还是下旨要他们遣散呢?要是什么都没有改变,那朝廷经此一事,那还有什么权威可言?谁还会把陛下当成这大汉朝的皇上呢?”

    王娡的话把利弊关系说了个通透,刘启听罢,习惯性陷入了沉思。这阵他一直在心烦意乱之中,关于王娡说的这些,他反而没仔细想过。思考了良久,刘启像是想透彻了,固执地说道:“即便希望不大,朕也要试上一试。朕是这大汉的天子,绝不可能向他们妥协。这削藩的弓既然拉开了,就一定要把这箭射出去,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

    刘启舔了舔舌头,继续道:“有一点朝廷还是有利的,那就是国库的情况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他们以为朝廷现在应该支付不起任何大型战争的费用了。他们不会知道朝廷虽然持续着与匈奴的战争,但国库却在增加,不过是朕刻意地隐瞒了而已。就目前的储备来说,朝廷足够支应一场大规模战争,而不伤筋动骨。叛军经过几场小胜,现已成骄兵,朝廷的军队伺机要是能给叛军致命一击,一战,就可定乾坤。”

    刘启的眼中充满了杀气,恨不得立刻就能把各路叛军撕了个粉碎。

    在王娡的引导下,刘启表完自己的决心,起身准备离开。他现在需要快速赶到未央宫,重新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他的战略计划。离行前,刘启不忘望了王娡一眼,尴尬地笑了笑,算是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王娡的歉意和感谢。

    有了怡姐传递消息,王娡惊愕于朝廷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没过几天,刘启竟然真以“妖言惑众、误导圣上”为名,下旨腰斩了晁错,并诛了他的全家。刘启曾经的老师,削藩政策的坚持拥护者——晁错,就这样成为了这场叛乱事件的牺牲品。

    王娡虽然还清楚地记得在多年前晁错家的护院曾经棒杀过自家的家仆狗儿,重伤过自己的哥哥王信,而且当时自己甚至暗暗发过誓要替哥哥和狗儿报仇的。但事到如今,如她当时所愿,晁错一家落下了更加可怕的结局,甚至当年和弟弟们发生争执的晁错的小儿子也一并被朝廷诛杀了。虽说家仇得报,但这样残酷的结果丝毫不能让王娡感到真正的高兴。政治过于残酷了,她的良心再次不安了起来,她已经无法评估陛下行事的对错了。

    晁错一家被杀之后,反叛的王爷们果然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们屏蔽着这个消息,不肯因此而罢兵。但梁国有效的抵抗还是真为朝廷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有了重新部署兵力的可能。刘启随后拜周亚夫为太尉,组织新募集的军队准备迎击叛军;拜窦婴为大将军,抽调京城外围部分精锐守军换防驻守荥阳作为后应。窦婴和周亚夫各自统领一路兵马,互为犄角之势,以防睢阳城破后,叛军的再次西进。

第四十九回:刘启狠心诛杀晁错 窦婴亚夫扑灭叛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