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刘启狠心诛杀晁错 窦婴亚夫扑灭叛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iangcun5.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梁王自知已无法独自长时间抵挡叛军的日夜攻城,于是不停派人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不为所动,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战略安排。他每日继续练军,按兵不动寻找最好的战机。
眼看睢阳要破,而朝廷的援军又迟迟不到,梁国军民却因而激起了更强有力保家卫国的决心。城中百姓毫不吝啬地拿出家里的物质供军队使用,大到门板台案,小到墙砖松油,只要能用得上的,一股脑送上城墙,誓与睢阳共存亡。梁国都城在万众一心中变成了铁桶一只,牢不可破,叛军短时间是根本攻不下来了。
眼看战局越拖越久,吴王刘濞为了聚拢人心,急不可耐地自封为“东帝”,然后分封了大批的官员,想因此获得叛军中各部将领的坚决坚持。
睢阳城在坚持着,庞大的叛军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因此叛军的补给线也越拉越长。周亚夫终于是在等待了一个多月之后,收获到了最好的情报,捕获到了最佳的战机。他用其训练有素的机动部队顺利地攻击了叛军的后勤运输大队,焚烧了所有的粮草,顺便就地机动,彻底截断了叛军的粮草补给线。
缺粮少药的叛军吃不饱,自然军心不稳,战斗力锐减。刘濞眼看睢阳已无法攻破,狗急跳墙般转而去进攻周亚夫的军队,结果又被以逸待劳的周亚夫和窦婴的两路大军前后夹击杀得大败。
再不久,叛乱罪首刘濞也被越国兵士把头颅割了下来,送进了周亚夫的军帐。就这样,“七国之乱”历时三个多月时间,有惊无险地被朝廷成功平息了。
诸侯国叛乱被扑灭后,景帝干脆借着大胜的余温,把汉朝除梁国外所有的诸侯国分割了个遍,彻底地解决了各个诸侯国做大做强的可能,让汉朝的中央高度集权得以提前实现。
作为最大的功臣,刘启封窦婴为魏其侯,依旧挂职大将军,但需继续负责诸位皇子的学业;封周亚夫为条侯,保留太尉之职。
一时间,窦婴和周亚夫名声鹤立,朝堂上无人能及。
梁王刘武在此次平叛中也是立了大功,没有梁国顶在前线拖住叛军的主力,也就没有周亚夫和窦婴的运筹帷幄、把握战机,一战而扫平叛军。只是梁国举国为平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其境内经过大战浩劫已经是废墟连片,没个十年八载怕是缓不过来。刘启下旨派出自己的天子车驾,以及一万京城护卫队带着接梁王入京的圣旨,浩浩荡荡地前往梁国迎接刘武回京。
如此的大费周章,如此大张旗鼓的阵仗,是大汉朝几十年间前所未有的。一时间朝堂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有了如此铺垫,平乱立下大功的梁王刘武进京后,将会接受到更大的圣恩——那就是成为大汉朝新的储君。
车队还在路上,但京城的消息就早一步被传到了睢阳。刘武得知后狂喜,在王宫中大摆筵席,提前庆祝了起来。一来刚刚和她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文臣武将们需要放松放松,二来刘武也想把这个好消息快速传递给众人分享。
有了刘武眉飞色舞的口述,梁国的官吏们自然有着和长安的大臣们同样的判断,那就是梁王坐着皇帝的车驾进京后,必然是接受皇帝授予的储君之位。这个判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是直接间接的受益者,他们兴奋不已,又投刘武所好,都是频频举杯不肯停歇,一片喜悦中提前恭贺梁王进京心想事成。
看着朝廷内外的舆论导向都在表明——刘武要进京接受储君之位。窦太后也是开心得不得了,日夜盼望着他的武儿早日回京受封,了却她这多年的心愿。哪知刘武那才刚刚启程,远在长安的朝堂上却掀起了一波异样的声音。
以同样是平叛功臣袁盎为首的几十位朝廷大臣竟然联名上表,恳请刘启在国家内乱已除之际立刻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以安国民之心。他们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赶在刘武进京之前,谏言皇上确立好太子,把这储君之位木已成舟,彻底断了刘武的念想。
几十位大臣的联名上书,让朝堂上的刘启所料未及,他并没有立即采纳众臣的意见,反而以干涉皇族家事为由斥责了这批大臣。哪知这群大臣还有后招,他们也不怕皇帝责罚,干脆每天上朝就第一时间启奏,然后乌压压一片,长跪不起。他们摆着一副破釜沉舟的态度,貌似这事不了,其他的事就都不要廷议了。刘启懊恼不已,被他们折腾得甚为狼狈,以至于这段时间的早朝都在同一个基调下草草收场。
窦太后听说朝堂上发生了群谏事件,在了解到缘由之后,她更是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她直接下懿旨,要内臣叫来了袁盎,想当面训斥这位带头闹事的刺头。哪知袁盎早已料到太后会出面干预这事,他准备充分,丝毫没给老太太面子。他一边抬出祖训,一边详细描绘当年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导致五世争国的典故,驳得老太太是哑口无言。
窦太后不熟悉历史,辩论上吃了亏,气急败坏。但袁盎正气凛然、无懈可击,她又找不到向袁盎问责的任何理由,只能愤愤不平地打发他离开了。而且最让窦太后生气的是,自己请来帮忙的刚封为魏其候的窦婴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完全站在了袁盎一边,不住地肯定袁盎的说法。他也是主张遵循祖制,坚决拥护皇上立刻立刘荣为太子的。两姑侄再次因为意见不同而生裂痕。
话说梁王刘武兴高采烈地来到京城之后,突然发现朝廷上的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每天是炸锅了一般,争论的话题总是一个,全然不理会高高在上的刘启和作为立储另一位主角的自己。一脸苦逼的刘启为了奖励刘武在平叛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在朝堂上、私下里又是赏钱、又是赏地、又是送军队、又是送子民的,唯独是不提立储之事。
刘启一脸无辜,疯狂地解释自己的无奈,老臣们冒死联名的威力。刘武心里也怀疑这是刘启在逢场作戏,但苦于找不到破绽,只得有时间就到窦太后那去哭诉。
刘启把舆论运用得很好,而且关于立储这事,窦婴也坚定地站在自己身边,这让窦太后成了孤家寡人。她虽然专横,但也明白现在凭自己一己之力是无法帮刘武获得储君之位的。她只能不停地宽慰刘武,表明她还需要时间和机会。
刘武眼看自己待在京城已毫无用处,一气之下就告别太后和刘启回到梁国去了,只留下几位官员在京城活动。
回国之后,刘武意志低迷,整日和宠臣羊胜、公孙诡一起饮酒,诅骂这些阻碍他当储君的大臣们。一日醉酒之后,自命不凡的羊胜、公孙诡竟然一起建议刘武派人刺杀袁盎这个绊脚石,没有闹事的带头人,也许这事就好办了。即使不幸失败,事情败露了,他们也相信皇上在没有确切证据的前提下,不可能在刚平定内乱就举兵来进攻梁国,更何况梁国可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刘武醉得迷迷糊糊,居然也跟着狂妄起来,他真的对府里的死士们下达了这个命令,而且更加彻底。
第四十九回:刘启狠心诛杀晁错 窦婴亚夫扑灭叛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